面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使命,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今年教师节期间,我们特别遴选出“中国教师报十大科学教师”予以报道。
科技改变生活,从没有一个时代,让我们如此切身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服务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科学教师培养质量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去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从源头上强调了科学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今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个暑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中国科学院举办了6期“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科教协同提升科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一批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走进科研院所,一节节脑洞大开的科学课在孩子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一次次生动有趣的科普场馆活动让师生享受科学盛宴……我们看到,科学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边缘课,已经成为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性课程”;科学教师的专业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科学教育是常做常新的。面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使命,有一些先锋者已经行动起来。为此,我们特别遴选了十位“科学教师”,他们中有不遗余力推广科普的院士科学家,有把科学课实验推向央视的乡村科学教师,有探索场馆资源的中国科技馆“编外教师”,尽管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努力推动科学教育发展、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以此推动更多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汇聚起教育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一起来认识他们——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用心讲好“化石”故事作为长期从事中生代鸟类与热河生物群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发现并命名了若干中生代鸟类化石,是最早从事辽宁早期鸟类化石研究的学者之一。在科研领域向来低调的周忠和,在科普领域却十分“高调”。详细报道请见《中国教师报》第949期“教师节特刊”第6版,本公众号近期也将推送,欢迎关注!
高云峰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航天航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全国义务教育“科学”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制定及教材审查,参与我国两次太空授课的策划工作/为科学教育做“加法”作为“卡魅实验室”创始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便利的科学实践平台。虽然是一名大学教授,但高云峰热衷于走进中小学,给学生带来一节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并开设数百场科普讲座,让科学的种子悄然在孩子心间生根发芽。详细报道请见《中国教师报》第949期“教师节特刊”第7版,本公众号近期也将推送,欢迎关注!
郑永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科学教育战略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义务教育科学课标修订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原局长/一畔科学,一畔教育科学教育如今“火”了起来,在这样的机遇之下,身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的郑永和忙得脚不沾地。他甘愿做那个“拉着风箱”的人,让这希望之火越烧越旺。他说,生命如一条河流,一畔是科学,一畔是教育。详细报道请见《中国教师报》第949期“教师节特刊”第8版,本公众号近期也将推送,欢迎关注!
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桂林兴华科学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科学教育的“闯关者”克服一个困难就像征服了一座山峰,或能看到更亮丽的风景。正是这种未知、不确定的美好在召唤和激励着罗星凯,让他坚守教育情怀,在科学教育领域不停“闯关”。详细报道请见《中国教师报》第949期“教师节特刊”第9版,本公众号近期也将推送,欢迎关注!
邓从新湖北省监利市黄歇口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省科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高级科技辅导员/在乡野间逐梦科学课在41年的教学工作中,邓从新33年时间做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用“15年16个项目获得17个全国奖项”的成绩,践行着他的信念:农村落后,但不能让农村的孩子落伍。同时也向世人说明,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农村天地大有可为。详细报道请见《中国教师报》第949期“教师节特刊”第10版,本公众号近期也将推送,欢迎关注!
李锐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研制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科学课不是几个人的事2016年12月28日,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颗卫星是由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李锐带领学生参与研制的,多年负责学校科学教育工作,她说:“很多时候并不是学校的要求,而是学生成长的反馈告诉我应该这样做。”详细报道请见《中国教师报》第949期“教师节特刊”第11版,本公众号近期也将推送,欢迎关注!
喻伯军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副主编/甘为科学教师做嫁衣“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是喻伯军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30多年来,喻伯军始终耕耘在小学科学教育一线,他不仅研究上好科学课的方法,还搭建小学科学教学网等平台,率先打开网络教研端口,引领小学科学教师团队不断成长。详细报道请见《中国教师报》第949期“教师节特刊”第12版,本公众号近期也将推送,欢迎关注!
韩恭恩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科创中心主任、信息技术高级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曾获西安市“五四青年”称号。出版机器人编程专著2部。指导学生团队荣获国际科技类比赛冠军9次、金奖30余次,国家级一等奖50余次/赢得金牌,超越金牌近20年来,科学教师韩恭恩带领西安高新一中科创中心师生在各类科技赛事中荣获国际金奖37项、银奖11项,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100余项。成绩之外,韩恭恩更一直朝着自己的育人目标努力——培养真正热爱学习、热爱科研、有远大理想的人。详细报道请见《中国教师报》第949期“教师节特刊”第13版,本公众号近期也将推送,欢迎关注!
许景涵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第三实验小学科学、数学专任教师。曾荣获2022年汕头市澄海区“爱种子”互联网教改实验先进个人。在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和创意科学课程,指导学生多次在省市区比赛中荣获奖项/点亮一盏“智能台灯”面对人工智能课“有教材、无教法,有教具、无教师”的窘境,从教不足1年的许景涵勇挑重担,硬是把“比砖头还厚,比砖头还难啃”的课程吃透,从一个人工智能教学的门外汉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言及从教3年的心路历程,他说,虽然很累,但感觉累说明自己正在走上坡路。详细报道请见《中国教师报》第949期“教师节特刊”第14版,本公众号近期也将推送,欢迎关注!
齐欣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业务方向为科技馆体系研究、科技馆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科技馆科学教育研究等领域/馆校合作同上一堂课如何借助科技馆开展科学教育?从展厅科技辅导员到科研规划助理,再到专职开发和实施“天宫课堂”“科技冬奥”等科技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20年来,齐欣的身份在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也在变,不变的是她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详细报道请见《中国教师报》第949期“教师节特刊”第15版,本公众号近期也将推送,欢迎关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