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韵生辉70年 | 回眸鄂博70年,看“博物馆的力量”

2023年是湖北省博物馆成立70周年。70年来,无论是从事文物研究、馆陈展示还是开放接待,省博工作者们一直奋发拼搏,赓续历史文脉,守护中华瑰宝,讲述荆楚故事,锚定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的战略目标,为阐释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贡献着湖北力量。

湖北省博物馆最早可追溯至1928年设立的湖北省立公共科学实验馆。195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湖北省博物馆由此开始了夯本筑基的建设过程。

1956年,迁入在武昌姚家岭街新建的农业展览馆,同年迁至东湖现址,并举办了“古代文物展览”“革命文物展览”两大基本陈列。这两张1956年的展览“海报”,见证着最初两大基本陈列的开放。1957年2月,毛主席视察了仍在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展览。

1960年秋,湖北省博物馆建成落馆。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亲笔题写馆名。自此,一代代先祖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和文化遗产,有了汇聚之地、展陈之家。

建馆早期,湖北省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自社会面的调拨、移交、专题征集和个人捐赠、收购等。到1963年,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定名时,各界支持的文物已达13万余件,汇聚的藏品基础蔚为大观。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诸多本土重要考古发现构建了湖北省博物馆最重要、最独特的三大藏品体系:以郧县人和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物系列,以盘龙城和曾、楚文化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物系列,以郢靖王、梁庄王和武当山为代表的明代精品文物系列。

1973年,湖北省博物馆文物第一次走出国门,参与在英国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

1978年,随着曾侯乙墓文物出土,“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成为精品常设陈列。曾侯乙编钟出土后,担当着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角色。1984年,全套曾侯乙编钟复制成功,从此曾侯乙钟声响彻海内外,带动荆楚文化国际交流的“新气象”。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996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从旧石器时代到现当代全面而系统,可谓珍品荟萃、特色鲜明。

2007年,湖北省博物馆首创系统的展陈体系,包括:以“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楚文化展”“荆楚百年英杰”为主要内容的地方历史类陈列;以“古代瓷器专题展”“战国秦汉简牍”“秦汉漆器艺术”“明清书画”“近现代书画”等凸显馆藏实力的特色器物类陈列;以大名鼎鼎的“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梁庄王墓”为代表的荆楚古代墓葬陈列,共3大类型11个基本陈列,并在全国率先对公众免费开放。

2021年12月,湖北省博物馆又以“楚国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越王勾践剑特展”“梁庄王珍藏”“天籁——湖北出土的早期乐器”6大陈列,对馆藏文物进行全新阐释。未来,湖北省博物馆通过对二期老馆改陈,还将打造湖北古代文明、近代风云展,并创新各类数字展、临时展。

当下,“打卡”博物馆成为群众生活的新潮流,“国潮热”成为文化体验的新时尚。湖北省博物馆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举办讲座、创新讲解,培养咨询团队、壮大志愿者群体;开展主题吟诵、汉服秀、考古体验、夜游博物馆等沉浸式互动;进学校、到社区、下乡村、走边疆;新文创、新体验、新IP,“云展览”“云讲座”“云演出”……馆藏展陈有了新空间、文化传承有了新渠道,为荆楚文化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也托起了文博创造未来的新高度。

70年来,荆楚文脉之根,在这里搏动、生长,向世界蔓延;荆楚文化的风骨,在这里彰显、重塑,向未来赓续。70年光辉岁月,她沉淀万年的文明、重塑荆楚的记忆、传递时代的声音。穿越历史的长河,湖北省博物馆牢记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播荆楚文化的重要使命,锚定打造中国特色、国际一流博物馆的目标,以文博事业引领者、文明传承示范者、文化交流先行者的姿态,坚持将“楚文化的集中地”打造成博物馆内陆开放的新高地,为铸就荆楚文化新辉煌,澎湃“博物馆的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