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一个秋凉的下午,记者一行来到曹雄的家。只见他与兄弟穿着雨裤,戴着手套,两辆三轮车上已装好施鳝鱼的毫子,正要往白螺方向的田野出发,去“施”鳝鱼(“施”鳝鱼:方言,借用一种特制工具捕捉鳝鱼)。见来访,曹雄兴致勃勃地谈起庭院水泥池浅水无土(有土)养殖野黄鳝的事。
曹雄,40岁。家住监利市柘木乡肖桥村七组。原来在深圳龙岗打工,20年来,他认为混得不怎么样,家庭也没多大改变。今年他认为父亲年岁已高,小孩要上学,家里没有一个主要劳力不行。于是就返乡创业搞起特种水产养殖。
“其实也算不上特别,要说特就在于一个‘巧’。巧在庭院养殖纯野生黄鳝。家里四五亩田,种点口粮、油料,收入不大。要把野黄鳝巧妙盘活还真不容易!”曹雄坦然地说。
借庭院巧施良策
他认定发展庭院经济最适合自己。自家的后院宽敞幽静,最适合建鳝鱼池。
从2月份开始,他从小处着手,从特养着眼,试试看再说。已投资三万多元,买来三轮车,修建17个水泥池和凉棚。买来编织胶布带编织毫子,池里种上水草。着手去抓野生黄鳝。
抓黄鳝巧于心计
买来的黄鳝不经磕绊,成活率低,价格又贵。还不如自己去捕捉。野生的黄鳝已经受过锻炼,生命力强,况且成本低,只要自己吃点苦就行了。
于是他东奔西跑,四处捕获。上到长江边上的薛潭,下往洪湖岸边的湖滨,草沟废坑、水塘小溪,水草丛生处,荆棘田埂边,有时“抠”,有时“踩”,有时“钓”,有时“施”,越是人难行走的地方越有鳝鱼藏身。
三伏天,烈日暴晒,人晒得黑黢黢的。一旦天气转凉,也有手脚麻木之感。每遇坡陡泥滑、茅草树桩,还得伤手伤脚。经常是下午两点多出发放毫子,明晨五点去收。“施”来的活蹦乱跳的野黄鳝不分大小放入池中囤养,他打心眼里高兴啊!
精心喂养巧管理
通过野外捕捉,现已在池中投入1000多斤野生黄鳝。刚开始喂养由于忽视水质管理,换水不及时,造成一部分黄鳝死亡。他边养边摸索,从网上搜资料,引进适合自己的方式,加强喂养管理。注意巡池增氧,及时换水,以防黄鳝上草泡头。如遇天气突变,黄鳝容易出现“应机”,他及时护理预防,确保黄鳝正常生长。
就地取材巧借料
曹雄的野生黄鳝从不买饲料,就靠自己制作。什么小鱼子、小虾子、小螺蛳等等都是上好的饲料。他几乎天天去柘木菜市场收购小鱼子,那里的小鱼可以说被他买光了。他把这些“土食材”加工搅碎制作成纯绿色饲料,让野黄鳝更有“野”味。
应时节巧起黄鳝
而今,曹雄的黄鳝生长正旺。那一条条黄鳝一般都有三四两重了。平时,黄鳝就钻在槽子里睡眠,等到喂食时它们才露面。
曹雄说,等鳝鱼长大了产量最少要翻三四倍。每个池子最多可达六七十斤。逢年过节或是价格好每斤可达五六十元就起鳝鱼,有时卖给贩子,有时也卖给村里人,预估年收入六七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近年来,湖北省监利市柘木乡发展庭院经济,除常规的“虾稻”“莲鱼”模式以外,还鼓励村民大力发展水特养殖。曹雄充满信心地说:“只要形势好,今年试养成功,我就扩大规模,争创庭院经济大丰收!”
(作者:曾繁华/ 图片:谢岳成 / 编辑:谭润 / 一审:唐杰 /二审:张先凯 / 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