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枢纽交通地位日益凸显!荆州连签合作大单→

荆州市拥有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51公里岸线,丰富的岸线资源一直是荆州的优势。此外,国家煤运战略通道浩吉铁路、焦柳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荆州“双十字交叉”,荆州多式联运优势凸显。

近年来,荆州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重点打造煤炭、铁矿石、农产品、化工产品四大铁水联运集散交易基地,将区位优势加速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近日,陕钢集团、厦门国贸矿业、水富港航物流、四川马边雨田矿业、雷波县华瑞矿业等外地企业纷纷抢滩荆州,与荆州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荆建设铁矿石储备基地、打造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磷矿集散中心,这些项目都为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请看来自市地方铁路公司、荆州港务集团的一组报道——

市地方铁路公司

携手2家企业

在荆拟建铁矿石储备基地,辐射西南西北

10月24日,2023荆州·铁矿石库存前移商务洽谈会召开。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与陕钢集团、厦门国贸矿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进口矿采购贸易与服务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在荆州建设一个吞吐量达400万吨的铁矿石储备基地,通过实施多样化业务和延伸服务实现多方共赢。

根据协议,厦门国贸矿业将为陕钢集团提供进口铁矿石,依托荆州盐卡码头和旺港码头现有堆场能力及装卸作业条件,为三方合作提供铁矿石储备场所,同时向西南辐射川内钢企、西南钢企和西南矿石贸易商,向西北内陆辐射陕西、甘肃和内蒙古等钢企,携手西北联钢搭建矿石贸易平台,与陕晋川甘平台联手做大做强矿石储备,推动实现港—海—江—陆一体化铁矿石快进快出、快卸快装“绿色通道”,实现海江铁无缝对接、车港船有序衔接,确保铁矿石等货物顺利抵达目的地。

陕钢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浩在会上指出,荆州具有得天独厚的经营、地域和环境优势,将钢厂配料环节前移荆州,一方面可以延伸服务,另一方面可根据配料需求进行批量采购,进一步精准集采,锁定资源、控制成本。

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刚表示,为响应陕钢集团进口铁矿石库存堆场(荆州)前移,由湖北港口集团、荆州港务集团、荆州产投集团、市地方铁路公司和荆州经开区、荆州开发集团共同谋划建设大宗商品多式联运集散及交易中心,形成静态堆存能力300万吨、年交易量1500万吨、交易产值100亿元的华中地区最大进口铁矿石交易中心。该项目主要包括港口、园区和铁路三大板块。其中,码头项目占用岸线长775米,共建设6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总投资9.14亿元。码头吞吐量为1600万吨/年,其中,进口量1175万吨/年、出口量425万吨/年。

据介绍,陕钢集团进口铁矿石库存堆场前移荆州,将有力推进荆州中心城区临港工业园区发展,布局大宗商品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同时能引进100万吨铁矿石交易落户荆州,实现产值8亿元,预计上缴税收达1亿元,为西部钢企生产经营保供,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为荆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实现互利共赢。

荆州港务集团

与三方签约

打造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磷矿集散中心

近日,长江磷矿集散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云南水富举行。荆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水富港航物流有限公司、四川马边雨田矿业有限公司、雷波县华瑞矿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四方将携手将荆州港车阳河港区打造成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的磷矿集散中心。

云南省磷矿资源丰富,尤其是昭通市镇雄县磷矿资源量超过130余亿吨,占全国查明磷矿资源储量的51.48%,水富港位于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滇中城市经济圈三大经济区域交汇处,衔接川滇两省,有“万里长江第一港”的美誉,区位优势明显,是云南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湖北磷化产能规模占全国比重40%,其中松滋、宜都地区磷化产能占全省总量80%,荆州港车阳河港区临港大型磷化企业原料及成品进出货物总量超过1700万吨,大型磷化企业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成为荆州打造千亿级医药化工产业集群的主战场,建设长江磷矿集散中心优势明显。

根据协议,四方将立足“鄂滇川”三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探索建立高效、便捷并具有成本优势的合作模式,全力将荆州港车阳河港区打造成面向全国的磷矿石集散交易中心。

近年来,荆州港与云南水富港合作密切,在水富港设立常驻办事处,双方优势互补,在航线开辟、磷矿产业拓展等方面已打下坚实的合作基础。其中,2022年3月“荆州港——云南水富港”集装箱航线实现首轮双向业务对流,荆州港向打通西南航线、开拓西南市场迈出关键一步。

荆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是荆州港打造的首个集散交易中心,也是荆州港围绕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五大集散交易中心”的具体实践。明年车阳河港区进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后,集疏运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可全面满足云贵川地区的磷矿“西磷东运”需求,荆州港将以车阳河港区和水富港为双枢纽,联合西南地区大型磷矿企业,充分发挥水运物流通道等集成优势,全力打造磷矿运贸一体化供应链模式,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