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手机打赏越来越多!民警敲警钟:切勿沉迷网络

江汉风报道:手机在手,密码没泄露,但手机银行的钱经常莫名其妙不翼而飞,少的几千几万元,多的七八万元,甚至更多。这是怎么回事?

“民警同志,今天我才发现,我手机里的六万多元不知不觉只剩下几千元了。请你们一定帮我查清楚,这是我老伴的看病钱,怎么得了!”近日,一个老人急匆匆走进石首市公安局绣林派出所报警求助。值班民辅警一边安抚她激动的情绪,一边查看老人手机辅账支付记录,很快寻找到了“救命钱”失踪的原因。原来,转账支付者竟是老人正读小学的孙子。支付原因,打赏给了网红主播。

据石首市公安局绣林派出所所长肖敏介绍,今年以来,该所已接到十几起未成年孩子使用家长手机,偷偷打赏主播和购买游戏的报警。而在全市范围这样的警情更多。

“现在的小孩太聪明,手机支付密码看一次就记住了,我们年纪大了也不会申请退款”。清明节假日第二天,两名家长先后来到新厂派出所需求民警帮助,纷纷向民警诉苦,抱怨其未成年孙子使用手机进行游戏充值消费。

“我的密码根本没告诉孩子,他怎么会知道?”不少家长还对孩子偷输密码半信半疑。

“我是在奶奶买东西输密码时,偷偷看到的,而且密码就是我的生日,非常好记!”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在派出所,向民警说出了实情。

“因为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用手机,家长也习以为常了,有的家长将手机给孩子用,一是以为孩子用于学习,二是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不乱跑不闹,便将手机给孩子用。至于孩子干什么,根本不管不问,岂不知不少孩子就是在打游戏或看直播。现在孩子很聪明,他们发现家长的手机密码可以说非常容易。玩手机就是要充值买设备和打赏,小孩有过一次消费经历就会容易出现多次、甚至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消费直至账户清零。而不少爷爷奶奶级的家长对手机不熟悉,对孩子转出的钱根本不知道,等发现时,手机已转出了成千上万的钱!”一名民警说出了其中内情。

在派出所,当家长向民警讲述经过时,一位孩子还蛮不在乎在一边玩家长手机。

对这些要求向网络平台申请退款的求助,由于手续复杂和繁琐,不少家长根本不会操作,派出所民警都会热情主动代为操作,力争为群众挽回尽可能多的损失。

近年来,随着网络支付技术和网络娱乐服务业迅猛发展,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的情形越来越普遍。未成年人通过充值、打赏等方式支出的款项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则该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对此,石首警方提醒家长,不要图“省事”,随意将手机交给孩子玩耍,还要监管孩子使用手机在干什么,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同时全社会也要共同努力,防止孩子沉迷于手机和网络。

(记者:柳波/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柳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