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御洪水,“孤岛”不“孤独” ——监利市大垸管理区柳口围垸干部群众防汛抗洪的故事

江汉风报道:7月20日8时,长江监利站水位达到35.89米,超警戒0.19米。洪水来袭,水位上涨,监利市大垸管理区柳口围垸连通外面的道路被大水淹没,成为汪洋中的一座“孤岛”。

虽被围成“孤岛”,但柳口围垸内外,干部群众心手相连、携手并进、共御洪水,上演了一幕幕暖心故事。

打通通道

临时轮渡连“孤岛”

轰隆隆,随着铁船马达声响起,一艘载有10多名村民的轮渡驶向江中。江上的风浪有些大,铁船绕行了约30分钟,抵达对岸。

大垸管理区党委副书记徐燕冰介绍,通往柳口围垸,仅有一条2公里长的道路,7月10日起,道路被洪水淹没。

柳口围垸堤外的北线是长江故道,本身是没有航道的。道路被淹后,大垸管理区临时调来一艘限载28人的铁轮船,免费摆渡围垸里的群众以及生产生活物资。临时轮渡基本上1小时一趟,早上6时30分发班、下午6时30分收渡。每天根据村民需要,大约要往返9趟左右。

柳口围垸内有耕地8000多亩,住户134户285人。围堤总长15公里,已经有8公里堤段迎水。堤顶高度37.8米,当日围堤外水位达36.2米。

“我们已经挨家挨户上门,对围垸里的人员进行了摸底登记,如果水位上升到36.5米,将紧急安排人员转移。”徐燕冰说,除了临时摆渡船,大垸管理区另外安排了2艘快艇和1艘铁船,随时待命应急。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垸内除了防守人员外,老人、妇女、儿童都将迅速转移到大垸管理区杨洲小学内的临时安置点,或者根据群众意愿,就近投亲靠友。

防汛一线

七旬老人“传帮带”

“36.5米左右的水位,是最危险的!”7月19日晚,在临时搭建的柳口围堤前方指挥部哨棚里,一位老人精神矍铄,正在给10多名年轻同志讲解防汛知识。

老人名叫刘孚义,今年72岁,在大垸管理区从事防汛工作48年。他虽然已退休,但大垸管理区和各分场只要遇到汛情、旱情、内涝,都会将他请到现场,手把手指导,过去是带“防二代”,现在是教“防三代”。

刘孚义对管理区的水系、涵闸、堤坝以及重点险工险段,全都了然如胸。在当地干部群众眼里,他就是“活教材”。

“散浸、管涌、崩陷、清水漏洞、浑水漏洞,险情怎么辨别、怎么处理?”“上游来水、下游顶托、天气状况、水情雨情,怎么研判?”这些都装在刘孚义的脑子里,张口就能清楚讲解。

柳口围垸超设防水位后,大垸管理区安排2名班子成员和12名水利技术员在指挥部驻守。7月17日,管理区从机关和分场抽调8名90后干部,在围堤上跟岗学习,同当地村组干部、群众一起巡堤查险。近期,水位持续上涨,刘孚义紧急赶到围堤上,指导处置险情的同时,在防汛一线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防汛要多到现场去看,观察地情地形地貌,遇到渗漏的水,用手去摸,才知道是江水还是河水。”这几年,在刘孚义的传授下,大垸管理区纪委书记、柳口围堤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宋廉,这个80后也对巡堤查险与处置险情逐渐熟练起来。宋廉与几名技术员合计,编印了一本防汛抢险知识小册子,供全区90后、00后干部学习。

巡堤除险

“父子兵”同上阵

在柳口围堤巡堤查险人群中,有一对父子十分惹人注目。

父亲吴先国,是柳口12组无职党员,这几天忙着上堤查险,自家种的100多亩大豆和高粱发生病虫害,损失了七成,他也无暇顾及。

儿子吴勋凯,刚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录取通知书,看到父亲加入防汛队伍,他也自告奋勇,上了围堤。防汛队伍轮流值班值守,一班24小时、10多个人,一天常规巡查4次,遇到有村民家里有事,他就帮忙顶上,已连续在围堤上坚守了半个月。

7月16日晚上11时许,吴勋凯和父亲巡堤时发现围堤北岸出现散浸险情。他们和村民一起开沟导渗,忙了3个多小时,成功将2处散浸险情及时处置。后来,他又参与到清障除杂以及在散浸险情处插上小红旗作标记工作中,忙到凌晨2时才回哨棚休息。

吴勋凯说,报考军校就是为了实现保家卫国的理想,作为土生土长的柳口人,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守护家乡的土地,“这里既是‘战场’,也是我人生中的‘考场’!”

特约记者:宋从峰/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