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积极推进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

江汉风报道:公安县作为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焦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相统一,以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强县工程“四大行动”落实见效。崇湖小流域水质从V类及以下全面提升至IV类及以上,土地流转率由52%提升至6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5%以上,流域内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30万元。

在统筹规划上,公安县在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安全底线上叠合崇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红线,构建“1+5”规划体系,即《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及土地、交通、水利、生态、农业五项子规划。同时,建立财政资金统筹利用机制,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优先向崇湖流域倾斜,已实施项目27个,总投资达5.44亿元。

在生态建设和管理上,公安县建立土地分区分类利用体系、开发建设管控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和长效治理体系,切实筑牢生态底板。将崇湖小流域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发展引导区,实行差异化治理,大力建设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道路循环进一步畅通,耕地质量、排灌能力及抗洪能力进一步提高。制定一系列制度性文件,设立小流域综合治理监管一体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多项工作机制和治理任务集成监管,有效推动治理工作常态化、治理成果长效化。

在优化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上,公安县实施了“小田并大田”改革和居间服务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公安县分类采取“大(小)三格+湿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建立完善垃圾转运体系和分类收集机制。出台《公安县崇湖小流域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农房建设管理。推行“田-渠-塘”三生融合治理模式,有效减少养殖尾水排放量。

在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上,公安县细化基层治理单元,实现“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体系架构全覆盖,推动群团组织和工作向下延伸,搭建“逢四说事”等议事平台,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以村(社区)为核心组织阵地,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群众认筹、单位认领、社会认捐的方式筹集资金,为解决民生问题贡献力量。

(通讯员:吴治山/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