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加工贸易面向深蓝

江汉风报道:“十三五”以来,荆州市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达到了45.75亿元,占出口总额10.92%,年均增速达到38%。当前全市从事加工贸易产业企业28家。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市加工贸易总额将达到260亿元,加工贸易发展蒸蒸日上。

一园三区赋磅礴新能

荆州市加工贸易产业园是省唯一一块“国字号”招牌。自2021年起,荆州市做足了文章,紧密围绕国家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战略构想,深入挖掘、做透研究,充分发挥园区天然优势。该产业园采取“一园三区”的布局模式,各片区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了不同的主导产业方向,荆州开发区现有加工贸易主导产业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光电、化工、白色家电产业;荆州区片区现有加工贸易主导产业为石油机械制造产业;公安县现有加工贸易主导产业为智能穿戴、医药健康产业。其中荆州区以四机赛瓦、四机公司为代表的石油机械企业,在国内石油产业中拥有较强的质量优势和较高的知名度,具有多项国家权威专利,在技术支撑、公告管理、质量检测、人才等方面得到了中、省、市各级大力支持,与德国、美国等生产大国强国的企业合作正在日益深入,其产品质量、技术力量,在全国及至全球同类行业中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已成为国内较为集中的综合部件产业集群。

倚企为基助扬帆起航

目前,全市开展加工贸易的行业开枝散叶,包括化工、光电、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通讯器材、鞋业、滑雪体育、防护医疗物资、卫浴、地毯、服装、手机配件、包装等大类。其中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影响不断延伸。以四机厂为龙头,裂变和催生了一批诸如四机赛瓦、湖北四钻、中油科昊、诚达工贸、等石油骨干企业;特别是四机赛瓦公司近年发展迅猛,带动了周边等石油机械配套公司的发展,产品出口到英、德、法、意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全市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企业的力度不断攀升,五方光电、兆盈嘉泰、翔弛体育、尚雷仕、绿城塑业等一批具有高新技术优势、工艺水平高端、市场前景广阔、深度融入国际、发展潜力深厚的加工贸易企业如清风拂面,带来新鲜的活力。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形成产业链,进一步推动我市加工贸易的发展。其中五方光电已与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等多国手机产业链企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原材料供应充足、渠道畅通。

多策并举添澎湃动力

荆州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提升,致力于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专业的服务。为此,荆州市成立了政府外向型经济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引导企业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梳理加工贸易业务要点和最新优惠政策,编制《加工贸易全流程操作指引》,提升企业业务实操能力同时,荆州市开发区对新开展加工贸易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并拟出台加工贸易专项支持政策,在进出口、厂房租赁、搬迁、改造、税收、技改、物流、人才、用工等方面给予综合支持。

同时,荆州市积极发挥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优势,在固定资产投资、产业整合等方面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十四五期间,荆州市争取中、省、市加工贸易资金支持金额近2000万元,为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十四五”时期将是荆州市加工贸易迈向深蓝、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一园三区”的战略布局下,荆州市将继续深挖产业潜力,发挥各片区主导产业优势,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更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提升加工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同时,荆州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多策并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与服务,共同开创加工贸易发展的新篇章。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荆州市的加工贸易必将如星辰大海,熠熠生辉,为地方经济的腾飞贡献磅礴力量。

投稿人:张世奇/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