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打造长江中游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助力临港经济跑出“加速度”

向水图强 港口大“流量”变发展新“增量”

荆州港盐卡港区。

江汉风报道:深秋时节,宽阔的长江江面上,载满货物的船只川流不息,汽笛声声。

在江陵石化码头,满载2000吨醋酸产品的皖江17号货轮离港启航,通过长江航道运往湖南岳阳。正式开港运营以来,该码头已作业船舶35艘次,安全出运醋酸8万吨。华鲁恒升荆州公司作为主要客户,装卸作业运输流量稳定在260吨/小时左右,相较首船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已顺利度过“适应期”。

江陵石化码头是依托国家能源大通道建设确立的重点工程,我市及周边企业生产的化工产品可以从这里下船通江达海,后方配套的30万立方米罐区建成后,腹地企业所需化工原料也可以从这里高效便捷“上岸”。

“过去,公司物流以汽车运输为主,需频繁中转。江陵石化码头启用后,一年可节省约2.1亿元物流成本。”华鲁恒升(荆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召营介绍,现在公司生产的化工产品可直接通过管道从厂区储罐,输送至停靠在江陵石化码头的运输船。

荆州拥有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51公里岸线,占全省长江干线的45.6%。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将港口大“流量”变为发展新“增量”,让临港经济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我市锚定“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目标,打造长江中游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加快构建集疏运体系,共谋划公路、铁路、港口、物流枢纽和智能信息化5大类重点项目45个,总投资795.5亿元。今年重点推进的32个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投资94.66亿元,同比增长33.3%。

铁水联运枢纽基础设施建设正酣,我市向外的通道也越织越密、越来越通畅。中部之中的区位优势,在枢纽建设的加持下,正加速转变为发展效能。

依托“两江”(长江和汉江)、“铁路双动脉”(焦柳铁路和浩吉铁路),荆州加密内外贸航线,打造化工品从西南地区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海进江、进口铁矿石海进江再转铁路至西南西北等铁水联运线路。

2023年以来,荆州市围绕临港及腹地家电、光伏、磷化、煤化等重点产业物流需求,港口企业与环渤海、滇川渝、长三角、两广等地沿江沿海港口联动,拓展“散改集”江海联运新线路新通道13条。

结合美的外向型的出口需求,湖北港口荆港集团还与南京港务集团合作,推进美的直航航线开通,扩大美的冰洗产品“公转水”“铁转水”发运量。同时,依托湖北港口汉欧国际开通的中欧班列(荆州号),美的白色家电可以直达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今年1至10月,盐卡港发运美的箱3756标箱,同比增长约32%;中欧班列发运218箱。

荆州市还从“链”上发力,探索推进基于铁水联运的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建设,打造辐射范围广、联运程度高、运输成本低的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目前,通过供应链平台完成物流代理量234万吨,完成石英砂、钢材、磷矿、煤炭等大宗商品运贸量53.02万吨,贸易额4.75亿元。

长江中游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建设提速,正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提能。

隔江相望,松滋市临港工业园内,工厂机器轰鸣、工地塔吊飞舞,史丹利、云图控股等企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松滋市临港工业园位于焦柳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交会处,铁水联运可满足企业原材料和产品大进大出。毗邻松滋港的车阳河港,是武汉至宜昌长江以南唯一设有海关监管、检验检疫查验的县级口岸,货品可直接通关报关。打通焦柳铁路和车阳河港“最后一公里”的疏港铁路正如火如荼建设,计划明年投入使用。

“原料在宜昌、生产在松滋,水运距离不超过70公里。”史丹利集团副总裁兼松滋史丹利公司董事长胡照顺说,松滋市临港工业园与宜都工业园连成一片,整个区域发展为全国的磷化工、磷复肥企业集中地,片区产业同链、互为补充,可以相互成就、做大做强。

今年6月5日,史丹利宜化新材料项目第2批开车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成功打通“磷矿—磷化工—磷复肥”上下游产业链,顺利转入生产运营。

随着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松滋正变成磷化工产业抱团发展的热土。目前,磷化工链上企业共有25家,其中规上企业16家。

向水图强,江不再是阻隔,已成为荆州的后发优势。2023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铁水联运量分别实现三年翻番、翻两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813.37万吨、同比增长20%,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37.4%,居全国内河港口第2位;外贸进出口总值169.5亿元,同比增长14.5%,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50亿元。

(记者:陈雪玲、王大玲 通讯员:张峰 金亮/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陈雪玲、王大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