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近年来,公安县医保局联合公安县卫健局不断畅通申报渠道,推进门诊慢特病“四分”精细化管理,搭建慢性病药品保障体系,依托县、乡、村基层卫生医疗和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实现对慢特病患者医保服务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做实分级诊疗,有序引导患者就医,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全县医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升参保患者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秦玉梅是公安县第一批享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特病患者之一,在斗湖堤镇三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正在耐心向她讲解健康知识。
市民秦玉梅:“经常给我们打电话,该换药的时候就换药,再就是经常打电话让我们来量血压,确实蛮感动。因为我们年纪大了,子女都不在身边,就是靠他们这些人。”
推进医疗服务便民,公安县医保局联合公安县卫健局创新推进门诊慢特病“四分”精细化管理。按照服务能力、区域分布、病种和患病程度等对门诊慢特病定点医药机构、慢病服务团队及患者实行“分类、分级、分标、分片”精细化管理,有效促进医防融合服务关口前移。
公安县斗湖堤镇杨公堤社区居民李贵松患病多年,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前段时间病情的突然加剧,让他不禁感慨医疗服务的下沉真是一场“及时雨”。
斗湖堤镇杨公堤社区居民李贵松:“(家庭医生)帮助我们联系了(县直)医院,我后来和小孩联系,把情况和她一说,丫头也很满意,在医院有医生,主管的医生都很好,医院他们的服务态度和团队,态度非常好。”
公安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负责人易先齐:“医院2024年8月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下沉103名医生,到医共体8个乡镇与乡医村医完成入户面签4446人,包括肿瘤、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等红标患者,完成逐级转诊和随访服务。截至目前共转入205人,第二阶段将完成全县精神病患者和结核病患者的面签,以及巩固第一阶段的成果。”
同样享受到医保惠民政策的黄池秀也是喜笑颜开,她手里拿着老伴舒迎祥的医保资料,在斗湖堤医保工作站申请慢特病医保待遇。
市民黄池秀:“在医院住院了,可以办理慢保,确实很方便,政策很好。”
推进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下沉,受益更多的是乡镇、村(社区)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症和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以前需要坐车到县城才能够申请办理慢特病,要是遇到申办资料不全的情况就更麻烦,现在医保经办窗口下沉到基层卫生院,老百姓“家门口”都可以办理,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少跑腿。
公安县医保服务中心主任刘斌:“我们将门诊慢特病的申报权限全面下放到了4家县直医疗机构,16个乡镇医保工作站和便民中心,以及269个村社区的医保便民服务室和党群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受理全覆盖。今年以来县直医疗机构,镇村两级的经办网点共受理了门诊慢特病申报3825件次,占到全县申报总量的62.5%。”
与此同时,公安县医保局还创新搭建“有医可问、有方可开、有药可用、有人可送、有码可付”的医患服务平台,建立集医保、医疗、药事服务为一体的慢特病“一站式”服务模式。
公安县医保信息中心负责人周汕虎:“平台2023年7月上线以来,全县86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982名医生开通了平台账号,95名医生实现了线上接诊开方,41家定点药店全面开展了线上的核销配药服务,流转处方136,735张,门诊费用877万元,其中医保统筹基金支出512万元。”
2024年11月初,公安县医保局参赛案例《基层医保“四分”管理,慢特病患者实现“三有”保障解决方案》在全国智慧医保大赛中荣获优胜奖。湖北省共有三支队伍在此次大赛中获得奖项,该案例为湖北省地市州唯一获奖案例。公安县将以本案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智慧医保建设在公安县的落地实施,同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为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合适的医保服务。
(投稿人:鄢纯/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