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以救助“精度”保障民生“温度”

江汉风报道:一手伸出大拇指,弯曲两下,是手语中表示感谢的意思。近日,松滋市卸甲坪乡的低保对象程琴笑脸盈盈,朝着松滋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比出好几个大大的谢谢。

连日来,松滋市民政局紧锣密鼓推进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问题整治工作。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梳理比对数据时,发现了一条疑点信息,为核实这一信息,12月20日,民政局工作人员冒着寒风,深入大山环抱的卸甲坪乡对程琴家庭进行调查回访。

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表达困难只会比划手语……程琴的特殊情况,让沟通变得障碍重重。松滋市社会救助中心负责人先通过村干部详细了解情况,得知程琴的丈夫为听力及言语一级残疾,其女儿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便通过文字,告知其享受政策情况,辅以耐心的政策宣讲解释。得知她们一家三口都已被纳入低保,程琴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不住地用手语表示感谢。

松滋市现有在册城乡低保对象6652户10938人,像程琴这样的特殊对象不在少数。他们听不到、说不出、行不便,要如何才能使这些特殊对象顺畅地享受到相应的社会救助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松滋市民政局以上下贯通系统抓好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为抓手,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贯彻“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要求,加强部门协作、政策宣讲及人员培训,增强让政策找人的主动发现能力,通过线上信息对比和线下入户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需求摸底排查,要求工作人员在面对特殊对象时更关注、更耐心、更细致,将相应政策、资源与群众实际需求进行对接,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松滋市社会救助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问题整治中,他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全盘统筹,以政策落实是否到位为标准,只要涉及到影响困难群众利益的,不论问题大小,有疑必查、有错必改,确保社会救助底数精准、底色公平,切实提升松滋市社会救助标准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记者:刘思楫 通讯员:陈果/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刘思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