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运用链式思维 打造国家婴童装制造基地

江汉风报道:从千年楚绣发源地到中国婴童装名镇,从轻纺名城到建成全产业链条,沙市区婴童装产业步履铿锵。全国每8件婴童装,就有一件是岑河造。本土企业走出去,优质企业引进来,现在岑河镇正以5G网络建设和应用为重点,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以网络流量驱动的“流量变现”,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攀高逐新。

进入秋冬季节后,就到了红叶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旺季,在红叶针织的5G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车间产线全开,正在积极备货。智能化吊挂生产线上,平均每15秒可以生产出一件衣服。较去年同期,今年“双十一”企业订单增长了10%以上。

荆州市红叶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力:“目前就已经是全产、满产的一个状态了。从今年10月份开始所有产线的火力全开,每天按8到10万件的产量积极备货,确保客户下单后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出。我们今年全年产量预计要达到3千万件。”

供应链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沙市作出了积极探索。以红叶针织为例,从2013年到2017年,公司聚焦婴童装生产细分赛道,试水互联网营销,产值从9000万元增长到2亿元,实现了第一次跃升。从2018年到2021年,公司尝试整合周边上下游36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从织布印染到成衣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值从2亿元增长到4亿元,实现了第二次跃升。从2022年至今,公司探索推行“品牌运营+柔性供应链+5G工厂+电商”模式,持续在“链”上升级、在“融”上发力,产值从4亿元增长到5.5亿元,实现了第三次跃升。

荆州联通工业互联网行业总监邓年强:“应用了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的能力为红叶针织的全生产制造领域进行赋能。”

荆州市红叶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力:“今年在自动化和自动化转型投入之后,只需要四个人就可以完成我们的数据采集工作,我们整个生产效率与之前相比提升20%, 生产成本降低了15%,以前比如说从客户下订单到我们的大货生产出货需要10到15天的时间,目前我们到接单,到大货生产,送客户大概四天左右。”

沙市现有针纺织服装企业500多家,大部分分布在岑河镇,年产值超100亿元,年产婴童装1.8亿件,全国每8件婴童服饰就有1件是“岑河造”。沙市积极支持红叶针织发展,坚持“两单”发力,开展“查缺式”招商,引入波司登、广州致景等企业,补齐面料、印染等短板,实现婴童装产业5公里内完成配套。同时,沙市区政府正在联合荆州联通共建沙市区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应用场景的打造方面,将实现政府侧、产业侧、企业侧三大公共服务功能。

沙市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陈军丽:“为婴童装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在线撮合、集采服务、智能交易、质检服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实现业务增长,打造融合互促的供应链生态。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吸引一批荆州企业注册上线,对接华纺链、木木屋、致景科技平台,逐步实现订单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处理,有效集聚了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

“不建链,不进链,就入不了圈;不入圈,就出不了圈。”从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求突破,沙市区支持红叶针织与江汉平原纺织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产学研用,带动链上企业产值突破30亿元,促进6000多人就业。下一步,将探索“链长+链主+链创+行业协会+生产性服务业”,在与华纺链深度合作的同时,加快搭建沙市区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构建岑河婴童装支柱产业配套型供应链平台,推动沙市纺织服装产业未来更“荆”彩!



沙市区岑河镇人大主席鲁艳丽:“为用好婴童装供应链实践经验,岑河镇还不断探索供应链实践经验向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拓展。一方面优化仓储物流,通过在多个村建设冷库,探索冷链物流体系,减少产品损耗。另一方面加强搭建农户与加工企业的沟通桥梁,帮助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缩短供应环节,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与经济效益,赋能行业提质升级。”

(记者:卢艳、徐欢欢 通讯员:贺欣/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卢艳、徐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