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居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居民,坚持把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近年来,沙市区立足“提速建设荆州新城、精细更新沙市老城”的城市发展格局,聚焦发力民生短板,以“绣花功夫”精准施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精细更新繁荣沙市老城,老旧街区焕发新生。多年前,“有物业似无物业”一直是蛇入山社区红房子小区的痛点。物业不管事、居民不交钱,恶性循环下,环境越来越差。最终,居民们一致同意将物业“请走”,由老党员陈尚顺牵头,业委会主导成立“简易物业”,实行居民自治。实行自管模式以来,小区70%的住户踊跃捐款捐物,小到花卉苗木,大到健身器材,积极参与小区建设。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小区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更激发了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
同在沙市区的洪建片区,曾是3小区“各自为营”的片区,存在停车困难、公共场所几乎为“零”等诸多问题。2022年,该片区进行旧城改造,将植物园小区、洪建小区、民政宿舍“三合一”,拆除违建建筑85处,面积约1000平方米,同时拆除围墙5处,进行路面硬化、设置停车位、新修休闲区。“三合一”后的洪建片区自此焕然一新。
近年来,沙市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建立“两个2/3”机制,将“五共”理念贯穿改造全过程、各环节,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沙市区还出台了住宅小区物业奖补方案,用真金白银促进物业管理工作。
沙市区住建局物业服务中心综合股股长祝军说:“对老旧小区物业奖补的考核,我们按照组织全、设施好、管理优、评价高4个内容进行评分,按照考核分数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分类发放奖补资金。该笔资金统一拨付至物业服务企业或自管小组账户,为老旧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添瓦助力。”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这种“诗与远方”的生活,在沙市中心城区已“触手可及”。匠心园,位于沙市区中山路,是由市城管执法委建设,由热心群众参与共建共管共享的园区。今年,青铜雕塑“绣娘”上新,给独树一帜的匠心园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也让园区欢声笑语不断。
沙市区着力补短板,扎实推进345个片区改造,惠及群众11.8万户;着力强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全域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着力创场景,突出“原址保护、原貌修缮、活化利用”的要求,加强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积极打造沙市洋码头文创园。沙市洋码头相关做法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下一步,沙市区将坚持修补更新和治理创新相结合,统筹推进完整社区、精品街区、活力片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激发城市活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