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时光记录发展足迹,岁月镌刻奋斗年轮。
2024年,石首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特色亮点打造为主线,厚植为民情怀,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勾勒出了一幅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生动画卷。
这一年,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省委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带领全市十九个专班,将省委重点工作走深走实,优化季度电视问政、“红黄牌”“1+1+3”重点特色工作考核体系,对标对表、谋定快推,确保省、市工作要求在石首落地生根。
这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团结一心,勇往直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这一年,全市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各方力量,让民生工作更有温度、惠民政策更加精准。一串串数字、一件件实事擦亮民生幸福底色,美好生活映照在群众热情洋溢的笑脸上。
2024年,石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8个月居荆州第一。共吸引12528人向中心城区集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54.16%,居荆州县市第一,
石首市在中心城区建设7个老年人助餐点,让老年人在家门口“近”享幸福“食”光;免费为2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了适老化改造,满足了老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
石首市已建成73.44平方公里城市图像模型,完成“一标三实”数据采集,完成建筑物(构筑物)白模38328栋,集成35个村(社区)、79个网格、13526条道路、20668条水系、地形地貌等数据。
市“四大家”领导亲自挂帅,赴珠三角、长三角叩门拜访、实地考察对接洽谈,68家责任单位全速奔跑、奋力拼搏,27个招商据点驻扎全国各产业聚集区,深耕细作。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0个、协议投资额800亿元。
城有所居 推动城市建设“宜居化”
“一江贯东西,两河穿南北,版图分五块,四面皆环水。”形象勾勒出石首的地理概貌,也赋予了“水韵石首”特有的水乡气质。
依山而建,因水而兴。近年来,石首以“双集中”为切入点,立足“临江依山环湖”生态本底和“精致精细”城市建管品质,出台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吸引人口向县城集中、要素向县城集聚、功能向县城集成,取得了“聚人口、兴产业、强功能、提品质、优服务”的阶段成效。
找准“聚”的重点人群。建立人口信息监测体系,锁定农业转移人口、人才(含大学生)、教师、医护人员、多孩家庭、城区D级危房户、周边县市人口7类重点人群。
制定“聚”的政策体系。聚焦7类重点人群需求,制定涵盖绿色低碳、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8个领域的“5+2”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体系。
提升“聚”的功能载体。编制《石首市绿色低碳城市三年行动方案》按照组团发展思路,优化县城四大功能片区,强化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增强县城吸引力。
夯实“聚”的产业基础。确定农产品加工、机电装备、新型建材和特色文旅主导产业,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园区分类规划,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打造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化工、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园。
“双集中”打通了住房供需对接的堵点、架起了群众返乡进城的桥梁、拓宽了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
2024年,石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8个月居荆州第一。共吸引12528人向中心城区集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54.16%,居荆州县市第一,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面积“双转正”,“聚人口”成效全省推介,“双集中”试点成效入选省级改革案例。
病有所医 推进病理服务“数智化”
石首市位于鄂湘两省交界处,常住人口47万,这座县级市的医疗机构年均病理检测需求量达20000人次左右。
与许多县级基层医疗机构一样,石首市的各级医院也曾面临病理科建设的几个难题:缺硬件设备、缺资深检测队伍,病理结果等待时间长。
很多病人为得到准确权威的结果,只能把病理切片借出后寄往省会医院检测,或是出远门带到省会城市看专家,十分不便。
受惠于湖北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石首市病理诊断中心于2024年6月建成并联网试运行以来,日均接收全市病理标本量70余例,日均病理切片数300余张。
石首市人民医院就此算了一笔账,针对病理分析疑难病例远程会诊诊断仅需207元,可有效节省患者外地就诊时间2-3天、节省专家挂号费、专家会诊费及路途费用预计上千元。石首市病理诊断中心除了跟上级联通,同时也实现市内下联,织起一张覆盖省、县、乡的三级病理检查、诊断和会诊网络。
目前,石首市人民医院已经与市妇幼保健院和13家乡镇卫生院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分站点,搭建“省诊断平台—中心—分站点”上下三级联通网络,并作为全省唯一县市区参加数智病理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
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也改善了群众就医服务体验。目前,石首已初步实现诊断中心的数字化、智能化、远程化运营。下一步还将深化体系建设,提升县域内病理诊断的集约化、协同化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老有所养 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2024年,石首市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高品质老有颐养“县域样版”,有效满足全市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养老”变“享老”的温暖图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党建+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石首市坚持以社区党建为引领,以养老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养老设施提升服务质效为抓手,实现社区党建与养老服务的资源整合、业态融合、功能聚合,让“党建红”托起“夕阳红”,让“老龄”变“乐龄”,实现“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双向奔赴”。
构建县域核心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有保障。投资2.58亿元新建石首市社会福利院,建设床位968张。按照“整体打包,招标运营,鼓励投资”的公建民营改革思路,招引中国光大养老营运管理,2024年6月28日正式开启营运,首批开放养老床位204张。着力构建以光大石首金夕延年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区域性养老服务为支撑、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为基础的“1+4+9”养老服务网络。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养老”变“享老”。以绣林街道车落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试点,为社区及周边区域老年群体提供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就餐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为有效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石首市在中心城区建设7个老年人助餐点,让老年人在家门口“近”享幸福“食”光;免费为2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了适老化改造,满足了老人们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
“医养结合”新模式让养老服务更有“医”靠。石首积极探索县域“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模式,以绣林卫生院为试点,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中心城区12个社区,8863名65岁以上老人签约成为服务对象。
如今,石首“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在全省推广。
数有所为 促进城市发展“数字化”
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简称“数公基”)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社会、壮大数字经济,构建高效、智能、便捷的“数智”城市的基石。
2024年,石首市将“数公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19项重点工作之一。在荆州县市率先推出第一本使用标准地址登记的不动产权证、第一张数字政务门牌、第一个“数公基”民生应用,伴随着“数公基”建设的深入开展,石首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高效、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城市,“数公基”工作代表荆州县市区通过省级验收。
走进石首市“数公基”平台建设中心,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展示大屏上,正显示着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区域微缩图。地形地貌、水域河流、城市道路、建筑物等跃然屏上。工作人员随意点击一栋房屋,房屋地址、门牌号,户主身份信息、家庭成员都能一一显示。
4月26日,石首市颁发首本“数公基”不动产权证书,标志着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正式融入场景应用。
除了不动产登记系统,后续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统一标准地址库还将与公安、住建、民政、资规部门数据系统对接,有效解决各系统地址不规范、数据不一致带来的难题,助力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
截至目前,石首市已建成73.44平方公里城市图像模型,完成“一标三实”数据采集,完成建筑物(构筑物)白模38328栋,集成35个村(社区)、79个网格、13526条道路、20668条水系、地形地貌等数据。
才有所用 助力人才服务“高效化”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2024年,石首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部署,以求贤若渴之心超常规引才聚才、以激励保障之举抓落实育才强才、以夯基垒台之策优环境爱才留才,着力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打造人才生态“绿水青山”,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石首市委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定期谋划部署,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聚集做好人才服务的若干措施》《企业人才激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与全市发展中心工作全盘统筹、一体推进,积极构建“党委统领、组织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分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人才工作格局,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步入“快车道”。
实施精准引才,形成人才集聚新高地。始终围绕人才兴市战略,大力实施“麋鹿计划”,通过集中引才、“一事一议”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全年引进高素质人才118名,积极打造人才区域集聚高地,切实提高人才引进精准度、契合度,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强化统筹育才,激发人才队伍新活力。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在开发培养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把人才培养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性工程,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人才培养“一盘棋”的格局,实现培育人才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转型升级“新动力”。
用心服务留才,优化人才发展好生态。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石首、扎根石首、深耕石首,石首市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招才引才政策,而且以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措施,用心服务、用情服务,凝聚人才、留住人才,让真心真情的人才服务不断增强人才的黏性,人才工作经验成功登上《人民日报》,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好生态逐步成型。
产有所进 推动产业转型“高端化”
招商引资决定了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增量,谁拥有优质的增量,谁就会抢占先机、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提档升级、爬坡过坎? 面对这一大考,石首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促发展,下好下活招商引资“一盘棋”。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石首市在招商引资中坚持高位推动,全方位激活发展动能。市“四大家”领导亲自挂帅,赴珠三角、长三角叩门拜访、实地考察对接洽谈,68家责任单位全速奔跑、奋力拼搏,27个招商据点驻扎全国各产业聚集区,深耕细作。全市开启招商引资“全速模式”,抢跑在“春天里”,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0个、协议投资额800亿元。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坚持以产促招,是石首市精准招商的“法宝”。全市持续跟进32个重点项目,由市“四大家”挂帅跟踪、精准出击,做到全领域深化招大引强。
项目“招得来”是基础,“落得下、发展好”才是关键。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后半篇文章”? 石首市积极推进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建设,强化全周期要素保障,全方位政策支持,使项目更稳健地落地生根,以全域环境大优化推动招商引资大提效。
走出去、创新路,引进来、共发展。
如今的石首,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百亿仙鹤新材料、锅圈欢欢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正峰再生资源、光大管道等重大项目全速推进,芦苇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成效登上《人民日报》头版,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迈进,一座营商环境优、发展态势好、招引优势强的“新高地”正在崛起,立志重现“工业小巨人”的历史荣光。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心向远方,未来可期。在全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整体提升的新征程上,石首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特色亮点打造为主题,鼓足干劲、奋发进取,守正创新、勇毅笃实,为致力“打造门户、建设示范、抢占先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石首篇章而不懈奋斗!
(记者:刘思楫 通讯员:雷晓铃/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