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挑担围鼓敲起来 传承在路上

江汉风报道:临近春节,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又多了起来,记者新春走基层,一起走近省级非遗项目挑担围鼓传承人。

挑担围鼓是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俗称“挑鼓架子”“打踩街”,起源于明朝初期,经历了600多年历史。它极具地方特色,通常在百姓婚丧嫁娶、祝寿等红白喜事中演奏。在重要的民俗喜庆节日,挑担围鼓也会走上街头,为节日增添浓郁的欢乐氛围。

一位老人肩上挑的就是挑担围鼓中最有特色的家伙什锣鼓架,它将乐队的鼓巧妙地固定在扁担之上,由专门的艺人挑着边走边打,也可围着鼓坐在一起演奏。他说,他年轻时,挑着这副锣鼓架,走5里路都不带喘的。

锣鼓架分前后架,前架是装饰,后架放鼓。整支围鼓队伍里,鼓可是灵魂人物,其他乐器啥时敲,啥时停,啥时快,啥时慢,都得听着鼓点来。

省级非遗项目挑担围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成英老师的叔父是挑担围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官保。别看李成英老师现在敲得有模有样,为了练就这一套扎实的敲鼓功夫,多年来她一直跟随叔父潜心学习,才略有小成。

挑担围鼓的演奏曲目丰富多样,既有源于明、清时期的散曲和套曲,又融入了大量荆楚民间音乐元素,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乐队里除了鼓手外,锣手、土钹手,唢呐手也是缺一不可。

挑担围鼓因其演奏曲目丰富多彩、乐器独具特色、道具工艺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传承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研究价值。正是因为有一代代的爱好者孜孜不倦地学习与传承,才使得这门古老的技艺能够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