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从杭州回石首卖土特产 “10万+”粉丝买爆“朋友圈”

1月11日,石首经济开发区金平工业园内的一家食品加工厂,前来装货的物流车一辆接着一辆。正在现场指挥装货的“90后”名叫谢习武,是湖北楚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习武是高基庙镇人,大学的专业是物流管理。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到杭州从事电商运营工作。2015年,在积累了两年的电商经验后,谢习武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社区团购正值风口,他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高峰期团队人数扩张到近200人,粉丝量也急剧增长。之后不久,靠着团购生意赚的钱,谢习武在杭州买了车和房。

本以为会长期留在杭州发展,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2017年底,回家过年期间,谢习武无意中听到南口镇永新社区低保户李某家中种植的甜玉米卖不出去,正四处求人帮忙。

从小在农村长大,谢习武深知农民的不易。这些玉米如果不能及时卖出去,必然会让本就贫困的李某一家雪上加霜。“自己是做社区团购的,这些玉米城里的客户需求量不小,何不帮李某一家把玉米卖到杭州去?”谢习武心想。

说干就干。当天,谢习武与合伙人一起来到李某家中,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将所有玉米全部收购,并通过快递寄到客户手中。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次善举却给谢习武惹来了大麻烦。

在杭州时,谢习武的生意很少涉及初级农产品。由于缺少经验,加上对品质把控不严,很多外地的客户收到货后纷纷要求退货。为了不辜负客户对公司的信任,谢习武一边安排客服人员全额退款,一边挨个联系客户进行安抚,为此,他赔了一大笔钱。尽管客户退货的原因是李某家的玉米存在不同程度的空苞情况,但谢习武始终没有告诉李某,选择了自己承担损失。就这样,谢习武第一次卖本地农副产品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并没有让谢习武沮丧。2018年初,谢习武在朋友圈偶然看到石首路家铺李氏生态农场种植的黄桃有20多亩存在滞销。热心肠的他又辗转联系上了农场负责人,帮忙卖黄桃。只用了一个星期,谢习武就把农场的8000多斤黄桃销售一空。看着农场主脸上的笑容,他也感到非常欣慰。

没想到,还来不及歇一口气,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时间太匆忙,谢习武卖出去的黄桃有近9成在快递途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出于对客户负责的态度,他再次将所有订单做了全额退款赔付,这一次让公司亏了数十万元。

几次亏损后,团队成员也对谢习武提出了质疑。“亏了那么多钱,为什么还偏要卖石首农产品?值得吗?”尽管内心感到惭愧,但谢习武没有直接回应小伙伴。他连夜返回杭州,到当地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互联网企业拜访学习,从收购合作、具体运营到包装运输,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研究。

“不是石首农产品不好,而是自己没有做好品控。”找到了失败的原因,谢习武暗暗下定决心,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2019年7月1日,谢习武和小伙伴一起成立了湖北楚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石首韵达等快递公司合作建立云仓,将本地的土鸡、土鸡蛋、竹酒、柚子、甘蔗、黄桃等家乡特产卖给全国的客户。

这一次,谢习武大获成功。高峰期,石首本土特产占到公司产品份额的60%,售后退货率不到1%,尽管利润不高,但每次跟合作方结账时,看到老乡们开心的笑脸,就是谢习武最高兴的时候。

之后,谢习武步步为营,他的“楚垦之食”平台也积累了10多万私域客户。通过谢习武,那些从未来过石首的客户,不仅认可和喜欢了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更通过一个个快递包裹认识和了解了石首这座城市。

2023年底,经过慎重考虑,谢习武与合伙人毅然决然回到家乡石首。他在石首本地吸纳近20名宝妈到公司就业,还与本地的一批果园基地进行深入合作,从产品运营到包装设计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这两天,谢习武将公司搬到了位于石首湘鄂农贸城附近的新址。巧合的是,距离谢习武从杭州回石首刚好一年。

梦虽远,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谢习武说,未来,他和团队将竭尽全力将“楚垦之食”打造成高品质绿色健康产品平台,推动更多石首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让石首的农产品在外叫得更响。(记者 车荣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