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域之变引领发展之变,奋力书写“美在荆江”的沙市答卷

江汉风报道:“人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发展是基底。沙市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做好“四水共治”文章,以流域之治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同时,探索城市风道、水道、绿道建设,做实河湖长制、小微水体“一长两员”等制度,接续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精心绘就“水润江津、灵动沙市”新画卷。

水清景美,树木繁茂,即使是在冬天,位于沙市区柳林一路至柳林三路南侧的柳林洲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仍然显得生机勃勃,吸引着不少市民来此观光休闲。过去的柳林洲沙石漫天、垃圾遍地。经过“搬、转、改、迁”后 ,以滨江绿道为纽带,露天运动场、室内活动场馆等串珠成链,一座“临江、近江、见江”的生态公园在柳林洲炴新亮相。

市民:“这里现在岸变绿了,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花,好漂亮,江水也变清了,到这里来散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我也会带朋友来这里打卡拍照,运动一下,应该说我们老百姓就是环境变好的最大受益者。”

“江汉明珠”沙市位于长江中游,南靠长江、北临长湖,处于江河湖网之中,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点城市。目前,荆州已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工作,沙市区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荆州市沙市城乡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郭从建:“结合长江干线工业污染治理专项,对长江干流、长江故道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投资约8.3亿元,依法征收企业30家,拆除非法码头7个,拖离趸船17艘,整治排污口11处,拆除违建17.3万平方米,对拆除场地全面实现高标准复绿。”

为防止河道污染,保护水质,沙市区关沮镇对西湖渠周围企业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建设,有效提升了辖区排水能力。

沙市区关沮镇银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冯中山:“通过对西湖渠周边企业的雨水、污水城市管网建设,企业排水实行雨水、污水分排后,目前西湖渠水资源水系得到大为改善,黑、臭水质没有了,企业排污、排水得到提升。通过清岸洁渠,企业和居民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明显增加,居民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同时,对洪湖流域综合治理涉及到的水系进行全面排查,清淤除杂,改善水环境。

沙市区关沮镇杨泗村党总支书记黄海:“前期沙北水系长满了水葫芦以及水花生。道路两边,也有很多的白色垃圾。我们发动了专业人士,安排了公益性的岗位,组织了三台挖机,对渠里面进行清理和托运,经过我们的这个整治之后,我们沙北水系水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给居民生活环境呢也带来了更好的改观。”

作为沙市区的工业重镇,锣场镇既要承担工业污染防治重任,又肩负长湖流域、白水滩湿地保护之责。为此,锣场镇在强化“三源同治”的同时,深入推进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全力以赴共建清洁家园,努力建设和美靓镇。

沙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锣场镇党委书记罗长城:“重点抓好企业排污的治理,周边水系的水环境治理,联合第三方公司对六十余家企业,108公里的内部管网进行了溯源排查,对摸排的问题全面进行整改。另外我们全面完善了以318沿线工业污水管网为主的管网治理。全面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全搜集。”

沙市区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沙市全域为四级流域片区,做好“四水同治”文章,坚决打好洪湖流域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攻坚战。江瀚新材料扩建等144个项目加快实施,柳林洲生态修复工程等87个项目建成达效。锚定“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以天井剅渠小流域52.47平方公里为“底图单元”,扎实开展水环境专项治理、富民产业发展等五大行动,谋划实施总投资12.6亿元的14个项目,在建项目总体形象进度达55%。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折性变化。

(记者:卢艳、陈孝伍/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卢艳、陈孝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