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锚定农业强市,奋力打造新时代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市直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围绕整体提升“七力”,建功“支点建设”,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加快建成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四个“核心区”,整体提升“七力”,建功“支点建设”,委办局负责人访谈,来看记者对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从国的专访。
问:我们现在是在位于荆州区弥市镇的粮满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小麦田边,在这看到天上地下都有农也机械正在作业。杨局长,您跟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在荆州农业生产当中,现代化农机的普及情况怎么样了?
答:荆州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全国的农机大市,你看到我们这边这些自走式的喷雾器在给小麦施药,这个喷雾器一小时可以打三十到四十亩田,天上的无人植保机,它可以一小时打八十亩田,极大提高了我们的农业的效率,也减轻了劳动强度,我们荆州小麦两百四十万亩。近几年在农机购机补贴和我们农机装备设备更新政策的有利条件的刺激下,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非常高,我们现在全程机械化,耕种管收的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84.2%,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同时我们安装智能北斗终端的农机超过了一万台,农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
在这片充满科技感的春耕图景里,轰鸣的机械声不再是单纯的劳作声响,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脉搏。增强了荆州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从"靠天吃饭"到"看屏管理",从"人扛牛犁"到"机耕云播",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农业科技,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问:杨局长,您认为荆州作为农业大市,应该如何进一步地发挥农业基础优势,永葆经济总量中农业占比1/3以上?
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荆州市要加快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唯有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自觉在“支点建设”中找方向、明坐标。按照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市州地区,发展质效上向企业精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供应链平台建设、绿色高效上转型。用工业化的理念来抓农业,以发展理念的升级推动农业管理、加工等各环节的全面升级。
一是在招大育强上下功夫。大力开展以商招商成功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对标省级十条产业链,瞄准行业头部企业重点出击,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本土企业转型升级,指导重点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路径转变,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新的增长点。目前,国家级荆州优质农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核心区已有中国供销•荆州智慧冷链产业园(一期)、栗满多品牌连锁供应链基地和联投•增益楚菜食品加工产业园等3家供应链企业相继投产运营,还有多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二是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持续实施“荆州味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壮大“荆”字号品牌家族。以“荆州味道”为引领,重点打造“洪湖莲藕”“荆州鱼糕”“公安牛肉”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洪湖莲藕”品牌旗舰,建成“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继续举办“荆州味道就是抖味”短视频挑战赛,进一步提升公用品牌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三是在产销转型上下功夫。借助湖北优质农产品走进京沪深这一契机,组织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扩大优质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建立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开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联通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打通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打造品质和品牌两个核心,及时适应从买方市场到卖方市场的转变,推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