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在江陵县白马寺镇白马社区,稻虾田波光粼粼,远处可见生态浮床随波浮动。过去,陈岗片区近2000亩稻虾田是尾水直排的污染源头,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通过一渠直接流入十周河。如今,白马寺镇构建起“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曾经直排入河的养殖尾水,正通过综合治理模式焕发新生。
据悉,2024年7月,白马寺镇启动稻虾尾水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300余万元,覆盖面积12000亩。截至目前,该项目工程主体已完工,今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将实现农业增效与生态保护双赢。
白马社区党支部书记顿华说,稻虾尾水排放到一渠后,通过提灌到沉淀池、曝气池、过滤池,水质达标再排放到沟渠,用于农田灌溉。
白马寺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刘志华介绍,陈岗片区覆盖周边近2000亩集中连片的稻虾田养殖,南北渠能覆盖10000亩的稻虾养殖,覆盖总面积12000亩的稻虾养殖尾水的治理。
项目区内的5处生态过滤坝、9760米生态浮床以及23400株水生植物,加上碳纤维过滤刷与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共同形成了立体净化网络。养殖尾水通过节制闸维持1.5米水位,经电排闸调控流入处理系统,实现达标尾水循环利用。
顿华介绍,项目区实行种养结合,每年用一半的池塘进行鱼类养殖,一半的池塘进行水稻种植,实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每年半数池塘养鱼,半数种稻,既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又能通过生态链自然降解污染物。目前工程主体已完工,计划2025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与稻虾养殖周期无缝衔接。项目实施后,不仅降低了种养成本,更提升了稻米和小龙虾的品质,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
据刘志华介绍,初步估算,项目辖区内,每亩成本投入减少30元左右,亩增收150元左右,能产生综合效益68万元左右。
(通讯员:施慧敏 欧阳钰海/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