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因病于2017年7月4日0时4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1岁。
就在同一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陈学俊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7月4日2时26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9岁。
申泮文:执教化学基础课时间最长的化学家
申泮文,1916年生,广东省从化县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当代无机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申泮文先生是著名的化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坚定的爱国者与南开精神的卓越弘扬者。他心系国家发展,关注化学教育,殷切挂念青年一代的成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化学人才。
1936年,申泮文从南开中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就读。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南大校园毁于日军野蛮轰炸,申泮文的求学生涯只得暂告中断。身受国破、校毁、辍学之痛的申泮文,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毅然投笔从戎,南下参军。在接受紧急战斗训练后,奉命开赴上海淞江一线参加战斗。淞沪沦陷后,申泮文随“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步行赴滇,进入西南联合大学。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学业,于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申泮文长期从事氢化学、金属氢化物化学和氢能源化学研究工作,在南开大学创建了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拥有多项国家专利,持有国家知识产权2项(镍氢电池和钕铁硼永磁合金制造新工艺)。镍氢电池知识产权已献给国家,在天津投产,有三条生产线,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0%。钕铁硼永磁合金正在筹备产业化之中。
1978年底,申泮文回到南开大学工作,他说:“我已垂垂老矣!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只有趁着夕阳尚美好,老牛自奋蹄了……”
申先生生前的学生、助手车云霞老师说,申先生十分重视高等化学教育与教学工作,长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是中国执教化学基础课时间最长的化学家。车云霞回忆道:“申先生在授课的时候从来都不迟到,从来都是站着给学生们上课,从来都是穿着很整齐的给学生上课并且一丝不苟。他的这些行为和精神到现在一直影响着我们。今年6月份在医院里见到他时,他还在嘱咐我要好好教学。”现在是南开大学化学系主任的邱晓航也是申先生的学生,她告诉记者:“申先生一直教育我们,本科学生是我们的根,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教学。”她印象最深的是,申先生经常在专业课以外的时间,给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记得当年在上完课以后,申先生把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照片,在教学楼的大厅里展示给我们看,教育我们一定要为国家强大而努力。”
因为教学成果突出,申泮文曾连续三届(2001、2005、2009)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所讲授和重点改革的化学课程《化学概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他个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同时,他出版的书籍达70余卷、册,累计3000余万字,是中国著、译出版物最多的化学家之一。他统编或合编的《无机化学》和《基础无机化学》两部教材至今仍被广泛地用作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陈学俊:卓越贡献、学术风骨和崇高风范
陈学俊先生1919年3月5日出生于安徽滁县,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重庆)机械工程系,1946年获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50年起任交通大学专任教授、锅炉教研室主任、动力机械工程系副主任。1957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举家西迁。1957年后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动力机械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现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陈学俊是我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能源动力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为我国能源动力工程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资料图:陈学俊在实验室。
在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科学研究中,陈学俊院士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及传热规律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压汽水两相与传热试验系统》、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管内汽液两相流与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多项奖励。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型电站锅炉的设计、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已用于国家主力锅炉厂的设计和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岁月如歌,从清晨走到黄昏,从黑发走到白发,无论是在风云变幻的年代,还是在成功辉煌的岁月,陈学俊院士都坚持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工程强国的逐梦路上留下坚实足迹。
在同事、学生眼中,陈学俊先生永远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他90多岁高龄依然在实验室中和学生们一块学习交流。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每周都会去多相流实验室看看。
陈学俊院士的卓越贡献、学术风骨和崇高风范深深影响和激励着交大师生,成为大家心中永远温暖的回忆。
先生走了,但他为大家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将永垂千古,指引与激励着大家不断向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