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的坚守,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因为不忍三四十名土家孩子
集体辍学
他继承父亲的衣钵
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卷腿就下田,洗脚就上课”
是他教书生活的常态
无论条件多艰苦
他从来没撂下一节课
拒绝6倍月工资的邀请
为的就是
一个都不能少
他是谁
为何这么“想不开”?
↓↓↓

图片

01


让人无法拒绝的邀请

他叫皮晓红,是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的一名教师。
1989年夏天,皮晓红刚读完高二,为了让弟弟妹妹能继续上学,他决定出门打工。正当他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时,乡教育组的领导赶来留住他,请他去凤凰淌小学代课。
原来,因为缺老师,山寨的三四十名土家孩子可能会集体辍学。
彼时,卸甲坪山高路远,可谓穷乡僻壤,学生因穷不能读书,而孩子们不读书,只会让卸甲坪永远穷下去。想到这些,皮晓红心里翻江倒海,很不好受。
于是,皮晓红背着简单的行李,像父亲当年一样,带着口粮,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凤凰淌小学。

图片


凤凰淌是卸甲坪又高、又偏的一个山寨,说是一所小学,也就是只有两名教师、三四十名学生、一到四年级混坐在一起的复式教学点。

高高兀立于山梁上的学校,一到下雨、下雪、结冰,学生就只能靠抓住路边的树木“爬”上去。稍有不慎,还有滚下山崖的危险。

皮晓红和另一位老师,经常要扶着、背着、抱着学生来上学,他们轮流执教四个年级的复式课。课余时间还要挑水种菜,中午烧火做饭给学生吃。
“卷腿就下田,洗脚就上课”是常有的事。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皮晓红都没撂下一节课,忽略一个学生。连续三年,在全乡学年统考中,他教的学生成绩都是当时17所小学的前三名。

图片


1992年,卸甲坪初中唯一的物理老师调到了城里,组织上让皮晓红去补位。有朋友劝他,再这么穷教下去,保不住一家老小都要跟着喝西北风。
他却说:没事。都说当山村教师辛苦,能比在山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更辛苦吗?说当教师清贫,可再怎么清贫,也比土里刨食的父辈们回报高啊。
就这样,卸甲坪初中成了皮晓红教书生涯的第二站。
02


一个也不能少

那时候山里人穷,目光没那么长远,家长就想让孩子早点去打工,好有个帮衬。
七年级新生熊日清年幼丧父,母亲离家出走。爷爷奶奶觉得,女孩子不必读太多书,想给她找个师傅带她到外面学裁缝,三个月就可以拿工资。
皮晓红家访时得知情况后,急了。他耐心地跟两位老人做工作,并承诺帮他们解决孩子初中三年的生活费用。

图片


余桥丽是皮晓红班上的一个留守孩子,曾多次想辍学。每当她心生动摇时,皮晓红都要到她外婆家,跟她做思想工作,鼓励她继续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不上学,可能耽误的是孩子的一生啊!如果不是有困难,谁家愿意自己的孩子早早辍学呢?作为班主任,我要保证,一个都不能少!
卸甲坪的未来,需要这些孩子。那时候只要谁家的孩子没来上学,皮晓红都要一遍遍地跑,翻山越岭,全乡17个山寨,他都跑遍了。
03


面对高工资的诱惑,他犹豫了……

那时的卸甲坪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老师也很难留住。外地的老师,来了又走了;本乡本土的老师,也一个个往山外飞。和皮晓红曾经共事的多名教师,陆续离开了卸甲坪。
2009年,新疆大光华学校邀请皮晓红加盟,月工资可以拿到六千元以上,相当于他当时半年的代课工资。对此,皮晓红也犹豫过,但他总是迈不开离开卸甲坪的脚步。

图片


“我深深体会到:山区留不住老师,最亏的还是山里的孩子!都走了,谁来教这土家山寨的孩子,卸甲坪的未来又将是个什么样子?我是一个堂堂的土家汉子,一名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过的共产党员,我若走,道义不容,使命不许啊!”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华章。从此,山乡开始蝶变。产业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一幢幢高楼在校园拔地而起,教育信息化在校园落地,源源不断的大学生优先分配到了卸甲坪的学校,全市乡村教师补贴卸甲坪加倍,校车也开到了孩子们的家门口。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山乡师生幸福的源泉。
2015年秋天,皮晓红调任明德小学校长。来看看他们现在的校园——

图片


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32年,皮晓红初心不变。
“生逢这伟大的新时代,我愿竭尽所能,把立德树人的大旗扛得更稳,举得更高!为更多的山里娃插上追梦的翅膀!在为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路上,我们土家孩子同样一个都不能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