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日”活动让埃及学生了解现代中国

埃及学生和郭沫若铜像合影
埃及学生和郭沫若铜像合影

    人民网伊斯梅利亚10月30日电(记者韩晓明)30日一早,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热闹非常。“你好”“欢迎”……孔子学院的学生们用中文热情地引导着被展台、音乐吸引来的同学。“走进现代中国——中国电影开放日”活动正在这里举行,中国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的阿拉伯语版首次与观众见面;“郭沫若生平展”同期开放,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讲述这位与埃及有着不解之缘的中国作家,令埃及学生耳目一新。

    “走进现代中国——中国电影开放日”活动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联合举办的,展映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近年来译制的阿拉伯语版中国影视剧片花集锦和电影《杜拉拉升职记》阿拉伯语版全片。放映厅里座无虚席,现场的学生们被影片中现代都市年轻人打拼事业、收获爱情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好像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一样”。

    “阿拉伯语译制片会让我更好地理解、欣赏电影内容。”苏大文学院中文系大四学生芭斯玛·贾米勒说“我喜欢讲述中国现代都市生活的影视作品。电影中现代中国的样子,跟我印象里的中国有很大差距。我一定要学好中文,到中国去看一看!”

    “电影和电视最容易‘进入寻常百姓家’,增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互相了解。”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丁青致辞表示,并代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赠送给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120册书籍。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徐南山说,“经济合作,文化先行”,当下中埃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全面开花”,伊斯梅利亚的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让埃及的朋友近距离的了解中国,特别是中国年轻一代的工作与生活,是本次活动的目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东总站站长张立表示。

    在“郭沫若生平展”现场,徐南山和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语言学院院长等人一道为郭沫若铜像揭幕。现场的埃及学生都对这位中国作家的一生感到好奇,纷纷驻足观展,并和铜像合影留念。苏伊士运河大学语言学院院长哈桑·拉戈布告诉同学们,郭沫若曾经到访埃及参加亚非团结大会,并和时任埃及总统纳赛尔结下了深厚友谊,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尊铜像是埃中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今天的‘中国日’活动异彩纷呈,希望在此基础上两国文化、学术交流更上一层楼,涌现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成为两国友谊的使者。”哈桑·拉戈布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