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洪湖市风和日丽,环绕老湾回族乡珂里村的杨柳河波光粼粼。
这一天,村里热闹非凡。荆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的200多名参会人员,来到珂里村参观。村史馆、珂里驿站、老码头、酒坊、豆腐坊、石板街、大戏台……移步换景,一行人纷纷点赞。
自2015年以来,珂里村依托独特的水资源,修复古街,打造“中国江汉平原特色水乡村落”,被评为2016年度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专家誉之为“民国版水乡古镇”。
从万盏明灯到垃圾遍村
历史上,珂里古镇号称“沔阳州五大市镇之一”“小汉口”。如今当地人几乎都会念“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说的就是当年水运发达、商船云集的繁华景象。
抗日战争时期,370米长的珂里老街108家商铺,被日寇放火烧毁,仅剩一间两层木楼。珂里繁华戛然落幕。
60多年前,为防洪抗涝,内荆河截弯取直,其支流杨柳河出入口筑起堤坝,黄金水道不再。后来,一泓碧水也被沿河村民分段拦河筑坝养鱼。河水断流,云帆绝迹。
老湾回族乡党委书记李伟介绍,因青壮年外出打工、交通不便等原因,前些年珂里村成为这一带最穷、最破旧的地方。
珂里村党支部书记刘长松说,那时候村里道路坑坑洼洼,到处是垃圾,“两三米宽的老街堆满垃圾,有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杨柳河沿岸沉积的垃圾都有四五十年了。”
用清洁家园来凝聚人心
珂里村虽穷,但杨柳河环绕而过,风光秀丽。架上金盆、九十九道湾、五码破漕、鱼市灯火、金线吊葫芦、百步三拱桥、清宁禅寺、后湖芳草这“珂里八景”流传至今,昔日繁华留下不少故事,旅游资源丰富。
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让美景重现天日,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先得把村子变美。
从2015年起,老湾回族乡、珂里村党员干部发动群众,从打扫房前屋后开始清洁家园。最初有些人不积极,不愿意做义务工。“当时有人嘀咕,要是发工钱就好了,哪怕打扫一次挣一二十元也行。”60岁的李波川说。
后来,乡干部晚上进村召集群众开会,商议发展生态旅游,每次都有四五十人参加。“到了周末,乡干部也来村里打扫、捡烟头,村里还请挖掘机清理杨柳河护坡上的垃圾。”51岁的肖群街回忆说,看到党员带头,村民们渐渐转变想法,主动打扫卫生,就连下大雨都披着雨衣捡垃圾。
经过两个多月几轮打扫,珂里村变干净了,村民对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旅游有了极大的热情。
连番大动作提升“颜值”
2016年,珂里村成立珂里老街专业合作社,295户入股,筹集资金220万元。村里请来武汉的景观设计公司,开发以“梦里老家,水乡珂里”为理念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
45岁的合作社理事长李林华介绍,在修复村里道路、铺设雨污管网,新建大戏台、旅游厕所,改造村民房屋、整旧如旧的同时,村里还拆除了杨柳河的“七道坝、八条河”,清理围网养殖,恢复沿岸码头,架设栈桥、钓台。合作社还买来乌篷船,游客可以乘船沿河观光。
珂里村的一系列动作,很快传出名声。2016年端午节期间,村里组织龙舟赛,人山人海,“人多得连手机都没信号了。”刘长松回忆说。
在珂里村变美的同时,整个老湾回族乡也在发生变化。李伟介绍,集镇上70多处滥搭乱建、违法建筑全部被拆除,7个村共拆除200多处废弃禽畜舍、旧旱厕,还成立了城管执法中队,加强管理。在吕蒙口村、六合村,大家清理房前屋后的荒地,种植梨树、桃树、橘树近200亩,发展赏花游、采摘游。
对珂里村,老湾回族乡更是“十分关照”,不仅帮助打造了500亩瓜果蔬菜基地,还修建了2公里高标准旅游通道,路旁种植数千亩油菜,提高美丽乡村的“颜值”。
旅游兴旺带动村民身份转变
如今,保护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4月9日,87岁的刘婆婆拿着锄头清理屋前野草,村民吴正科拿着竹筐、铁锹,清理大戏台背后的垃圾堆。
杨柳河上架设了木栈桥和亲水平台、河边花木繁盛,老街上酿酒的槽坊酒香四溢,豆腐坊、铁匠铺、碾盘、石磨、水车、斗笠等老作坊、老物件点缀其间,游客来到珂里仿如穿越到梦里水乡。“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不少于300人。”李林华说,去年腊月十八举行的民俗联欢会和年货节,吸引游客上万人,腊肉、蜂蜜、土鸡、土鸭和回族特色食品牛肉丸子卖得很好,交易额有30多万元。
李伟说,正是依靠群众主动参与,准确把握核心旅游资源,珂里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取得如今的成果,今后的生态旅游发展,更少不了群众的积极作为。
目前,熊春蓉等几户村民正在修建房屋。“在武汉开公司的肖述红,准备建一家高档酒店;在广州打工的余志豪,打算买小游船到河里搞观光旅游。”李林华说,春节期间,村里年轻人几乎都来找他,商量回乡创业就业,今年预计要开20多家酒店、民宿。
让村民振奋的好消息还有,合作社准备分红了。“打算拿出10%,也就是20多万元,分给股民。”李林华说,形势向好,仍需旅游专业人才来搞策划、想点子,引爆珂里村生态旅游。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