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端午节习俗传承上千年 你都知道哪些?

端午节是一个复合型节日。南北朝时期,端午节诸多习俗在荆州民间已很盛行。《荆楚岁时记》记载甚详。《荆州府志》、《沙市志略》也有记载。“龙舟竞渡”、“悬艾于门户”、“食粽”、“饮雄黄酒”、“戴罗囊”、盐蛋、绿豆糕等则是荆州端午节特有的习俗,诸多端午习俗在荆州流传了千百年。

龙舟竞渡

1984年,在北京举办的龙舟赛上,沙市荆棉厂女子龙舟队这支唯一的参赛女队在与三支男队同组比赛中获得第一,一时间轰动了京城。荆州区草市北关的凤舟,已有四代传人,清·光绪年间雕制的凤头一直保存到了今天。沙市区荆沙村有划龙舟的传统,在湖北省首届屈原杯龙舟赛上,荆沙村龙舟队获得第一名,在全国龙舟赛上获得第三名。荆州现还有多艘传统龙舟及艄桨手在。

端午节划龙船,在屈原生活过多年的荆州,从1500多年前一直划到了今天。“竞渡之戏”演成的龙舟赛成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竞赛项目。

传唱至今的荆州民歌中保留有大量“龙船号子”、“龙船调”。建国后,荆州曾多次组织过地区性龙舟赛,所属各县(市、区)及企业均有龙舟队参赛。1979年,沙市文化局和沙市体委便组织龙舟赛,荆沙村、草市北关、沙市水利局打造了新龙舟、凤舟。端午节在荆州城东门水域举办龙舟赛,当时尽管参赛龙舟不多,但沿岸观众却人山人海,以至进荆州城的道路都被堵塞了。

悬艾于门户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两千多年前,楚国民间就有“户服艾”(《离骚》)之风习。汉代“仲夏之月,阴气萌作,恐物不茂,其礼以朱索连苇,以施门户”,“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续汉书。礼仪志》)。《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彩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古代是将艾扎成人形悬于门户上。后因菖蒲叶形似剑,人们便于端午节将菖蒲和艾草一并插门户上,取“艾虎蒲剑”之意,以禳不详。现今荆州仍盛行此俗。

食粽

每到五月初五的前后一段时间,市民在街头到处可见商家包好的粽子,种类繁多,甚至有很多市民自己在家包粽子过端午。

据《续齐谐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到此时,以竹筒贮米投水中祭之”。因此,在端午节划龙船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水中以祭祀屈原,现在荆州仍然很盛行。

粽子是端午节最具节令特色的食品,人人吃粽子,亲友互送粽子是端午节一项重要节俗。荆州人包粽子糯米中很少加入其它食品,以清水粽子为主,粘糖食用。荆州有“五月是端阳,粽子撒洋糖”之民谚。粽子有四角掕正者,还有一种一角长而尖,其它角小的太平粽子,以将米包得紧为佳。粽子用凉水煮,易熟。街市上也有不少现包清水粽子出售,销售甚旺。端午节期间,亲戚邻里间多以粽子为节礼互相赠送。这天,即使平时不吃糯米食物的老人也要吃一个粽子应节。除粽子外,还有吃包子、咸蛋、鳝鱼、绿豆糕、艾糕的习俗。

戴罗囊

端午节戴香囊之俗起源很早。屈原在《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两千多年前荆楚民众就有佩香花香草,带香囊的风习。道家则倡导“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

《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有条达等组织杂物以相赠遗”。蚕茧收获后,妇女们练丝染色,精心绣制各种物状的丝绸饰品,端午时进奉尊长。又用五色丝“青红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襞方綴于胸前”,一则辟邪,一则展示妇女织绣技能。

《沙市志略》云:五月五日“小儿制带罗囊”。“罗囊”便是用绸缎制作,内实香草,端午节戴在身上的香囊。如今,各种制作精巧的“罗囊”仍是荆州民众喜爱的节令佳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