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从拆围看洪湖湿地生态保护变迁

“洪湖水,浪打浪……”一曲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人们对洪湖的水乡美景充满向往。40年来,从“圈湖大战”到“大湖拆围”,洪湖从清澈见底到环境恶化再到碧波荡漾,改变的不仅仅是洪湖的“容貌”,更是人们对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

今年54岁的孙玉金是生在洪湖长在洪湖以船为家的渔民,他与洪湖一同成长,也见证了几十年来洪湖生态环境的变迁。在孙玉金的记忆中,上世纪60年代,洪湖水域辽阔,水草丰茂,物产丰富,渔民们清早撒网,晚归时就能收获满仓肥鱼。

为了促增收,抓发展,上世纪80年代,“围网养殖”被引入洪湖,并进行大规模推广。当时刚成家的孙玉金东拼西凑了1000元钱,在自家渔船旁的十多亩水面上插楠竹、下围网。

围湖养鱼的高收入让湖区农民也纷纷弃农从渔。一时间,一场无序的“圈湖大战”掀起,大量渔民涌进洪湖,插旗为标,插竿围网,将洪湖分解得支离破碎。从2000年到2004年间,洪湖围网养殖达到最高峰,53万亩湖面上,拦网达到了37万亩,占到整个洪湖水域的近70%,原本宽阔的洪湖变成了大型迷魂阵,而人工投放的饲料,也让洪湖水质逐渐恶化。

昔日美丽的洪湖变得满目疮痍,生态保护迫在眉睫。200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启动第一次洪湖大规模拆围。一场牵涉周边10个乡镇、近15000人的“洪湖保卫战”正式打响。最高峰时,围网以每天1万亩的速度被拆除。为了安置以湖为家的渔民,政府为他们每家划分了20亩水面继续养殖,将围网面积控制在洪湖水域的10%以内。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洪湖生态保护迎来了历史性时刻,为贯彻落实中央指示,荆州市决定,2016年12月31号前,将洪湖水域分给渔民的15.5万亩围网全部拆除,渔民全部上岸。2017年1月1日起,洪湖保护区禁止任何形式的渔业围网养殖活动。

渔民上岸,妥善安置是关键。发放拆围补偿,回购生活座船,同时,当地政府还为上岸渔民解决了住房、就业、社保等问题。上岸后,无一技之长的孙玉金在政府帮助下找到一份看守上交渔船的差事,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

随着多年休养生息,如今,洪湖开阔水域的水质已恢复到二类、三类水平,鸟类种群恢复到138个品种,水生植被覆盖率重新达到90%以上。“洪湖水、浪打浪”的美景再现在世人面前。

人与自然,从角力博弈到和谐共生,洪湖经历的变迁,正是我们对发展的重新审视。声势浩大的拆围行动,拆除的是围网,收获的是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昔日的捕渔人成为护鱼人,捕鸟人成为护鸟人。由此我们相信,“洪湖水、浪打浪”的生态美景,一定会壮美延续!

(作者:记者陈旭、通讯员李友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