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县:“医共体”让百姓看病 少花钱、少跑路......

云上荆州报道:今年以来,监利县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出现一组可喜数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增长19.9%,二级医院向基层转诊病人数增长12.8%, 住院例均费用减少1.79%。这组数据反应的是群众在基层卫生院就医的多了,上级医院向下级医院转诊的病人多了。医改最大的难点问题之一“双向转诊”在监利县得以化解。

唐敦峰是监利县汪桥镇人,11月24号,他因上腹疼痛五个小时,来到汪桥镇卫生院就诊,经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和胃穿孔。按照原来的惯例,这类病人要迅速转诊到上一级医院治疗。而这次负责当班的医生并没有像以往给唐敦峰开出转诊通知书,而是迅速将病人的情况通过远程诊疗平台,向监利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进行反映,得到专家的一系列指导后,当班医生给出了治疗方案,并预约时间,请监利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外科专家到卫生院给唐敦峰进行了手术。

 据监利县汪桥镇卫生院主治医师孙磊介绍,唐敦峰在汪桥卫生院诊疗,为他节约了一万多元。因为到县级医院住院只能报销70%,在乡镇可报90%。

汪桥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遇到疑难杂病患者,不仅可以通过远程诊疗向监利县第一人民医院求助,在卫生院里,也有来自监利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每周三、周五,监利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都会派出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到卫生院来帮扶。

正在汪桥卫生院值班的监利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颜登高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里,一是教学查房,二是有手术,指导他们开展手术,三是到门诊坐诊。

这种县乡两级医院的互动,正是“监利县医共体”运转的常态,通过“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共建,解决了许多农村病人,许多以往在基层卫生院不能治疗的疾病现在也可以治疗。汪桥镇闸上村九组村民黄启才已70岁高龄,在县人民医院诊断为左侧腹股沟斜疝,但老人无人照料,当得知专家可以到汪桥镇卫生院帮他进行手术后,非常高兴,迅速转诊到离家更近的汪桥镇卫生院进行了手术。

据监利县汪桥镇卫生院院长万大军介绍,在监利人民医院专家的指导下,他们今年做了8台甲状腺手术,8月3号,做了首例结肠癌手术,疑难杂症病人。今年以来,向上级医院转诊47例病人,以人民医院医共体向他们这里下转了97例。

今年,监利县由三个县级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三个,“医共体”覆盖了所有的县乡村医院,为了推进医改工作“康复在基层、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他们抓住“医保支付改革”牛鼻子,让病人少花钱、少跑路,在家门口解决常见病。

监利县卫计局局长宋崇涛说,这些成果是他们抓住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总抓手,实行总额预付,过程管理,节余留用的医保政策,真正倒逼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主动控费。

对比2017年同期,监利县出现了“三增三减”,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增长19.9%,二级医院向基层转诊病人数增长12.8%,县域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占比增长2.74%;县外就诊人次减少2.47%,住院例均费用减少1.79%,药占比下降1.14%。

(记者:唐万全)

(作者:云上荆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