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县埠河镇的一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敖朝宗和他的儿子敖兴华。这个院子是敖老专门用来制作青铜器的工作室,这天,他们刚好要制作一批仿古青铜剑,我们有幸能见到开炉的场景。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敖兴华:这是在化铜,做铸造的前期准备,原材料融化成液体状态,按照古法配制成青铜。
只见敖兴华把一捆捆铜丝和其他原材料放到炉子里,炉子里火焰一会儿红色、一会儿蓝色,后来,火焰变成了青色,敖老告诉我们,炉子里的温度高达1200度,火焰变成青色就说明原材料融好了,这也是“炉火纯青”这个成语的由来。
我们见到的只是铸造仿古青铜剑其中一个步骤,接下来,敖老他们还要将每把剑细细打磨,才能进入市场销售。现在一把仿古青铜剑可以卖到2800元。在众多青铜器中,这种青铜剑的制作难度只能算作中等难度,敖老现在正在制作的“奁”已经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要全部做完,至少还需要一个多月。
敖老所说的“铅锡刻镂”技艺是敖家祖传的一种技艺,用铅锡刻镂技艺铸造出来的青铜器,纹饰造型与出土的古代青铜器极为相似。“铅锡刻镂技艺”要求极高,工序较为复杂,用打击、扭曲、编织、挤压、入模成型等几十道工序手法,把平面的文饰和立体、扭曲、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把器物形状和动物形态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精致的原模。这二十多道工序的生产过程,风险很大,出现一点点瑕疵就意味着得重头再来。在雕刻花纹这个步骤中,大大小小的凿子都有十几种,不同的花纹就需要用到不同的凿子。其细如发丝的纹饰雕刻令不少专家折服。
这两件狩猎纹壶是敖老非常得意的作品,敖老说,狩猎纹壶出土极少,获得拓片资料后,他把其中两种狩猎纹饰进行了复制,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狩猎纹壶。
敖老今年已经75岁高龄了,至今都亲自上阵制作青铜器,这主要是源于他骨子里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与虔诚。作为第四代传人,他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就跟随父亲和外祖父学艺。但由于生活所迫,成年后的敖朝宗并没有继承祖业,而是进入沙市印染厂,成为了一名焊接工人。1996年退休之后,他才重新拣起了这门手艺。现在,敖老制作的青铜器受到了社会的认可,找他订做青铜器的人也越来越多,他认为,这和国家重视非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今敖朝宗已经成为了青铜器文物修复与青铜工艺品制作专家,曾多次受邀湖北省考古所、湖北省博物馆,参加文物发掘与文物复制工程。敖朝宗的铅锡刻镂技艺成为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入选上海世博会,并获得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等各项奖项,他本人也被评为铅锡刻镂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现在,敖氏家族用于制作、复制古代青铜器的制模技艺“铅锡刻镂技艺”,已经传给儿子敖兴华和敖兴强,他们已是第五代传人,如今一家人都从事着青铜器的制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