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行:荆江长流永伴抗战忠魂

一座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都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人和事。纪念的方式固然多种多样,但最庄重的莫过于建一座纪念园。江陵的郝穴人深谙此道,早在1995年他们就在荆江边建了一座江陵抗战纪念园。

我早想去看看这座纪念园,但直到今年清明前夕,受江陵县作协主席赵义勇等友人之邀才成行。驱车出荆州城区往东行,只四十多分钟就到了郝穴。

郝穴古称鹤穴,因西晋时荆州大都督羊祜在此地“取鹤教舞”得名,后来可能是郝姓人在此居多而改为现名。

明清时的郝穴因北有内荆河连四湖水系,通汉江;南可渡江经藕池口达洞庭湖,连湘、资、沅、澧诸水,而成为长江边的一大码头。现在则是江陵县的城关镇,城区南头紧临荆江大堤。我们一行从荆堤上刚翻过,一眼便看见了伸入江中矶头上的那座纪念园。

建园的地址选得真好,它北靠大堤脚,南临江边,呈带状布局,石碑、石牌坊则坐北朝南而立。这座矶头在清咸丰九年(1895年)因荆州知府唐际盛放置一座“镇慑洪水,保一方平安”的大铁牛而被称作铁牛矶。

荆江大堤上起荆州枣林岗,下止监利县城南,全长180多公里,护佑着1800平方公里的江汉平原。荆江流到郝穴处突然就拐了一个弯,曾听一个老水文工程师说过,长江的最深处就在郝穴的拐弯段。正因为这里江水最深,故崩岸倒堤事件频频发生。自古以来,这里不知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故事。1958年周恩来总理视察荆江大堤时也曾在此驻足凝视大江。

抗战同样也是为了救国保家,因而在这里建纪念园,是最让人想古思今,浮想联翩的,并由此激发出爱国爱乡的情怀来。

 

纪念园中有块石碑,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字。那字笔力雄健,墨韵生动,听赵主席说写这字的人叫汤仙遇,是个老中医,也是个书法家。1995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也就是在这年,85岁高龄的汤老先生联络二十多人向郝穴镇政府提出在铁牛矶建抗战纪念园的建议。此地曾为郝穴保卫战死难国民党军官兵的公墓,因此汤老先生提出在这里建园是要冒点政治风险的,因为十年之后官方才有“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一说。看着碑上的题字,我着实对这位已不能谋面的汤老先生心生敬意。

园中还有块发黑的石碑,一望而知是有些年头的老碑。赵主席说这块碑原来就树在这里,我近看见上边写着:“广德部队阵亡将士公墓”几字,题写人是该部的部队长金德洋,时间是在1941年8月17日。原来在1941年7月25日,驻荆沙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两角旅部1400余人向郝穴发起进攻,守卫郝穴的国民党军七十九军第四十三师(代号广德)官兵奋起迎战,战斗打了五天五夜,最后歼敌500余人,而国民党守军则有700余人牺牲,大部分人就葬在这铁牛矶墓地。

据赵主席主编的《江陵民间文化选录》记载:1940年6月荆沙沦陷后,郝穴是荆沙唯一由国民党军坚守的城镇,时间长达两年零八个月。当时国民党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江陵县政府等机关都迁到这里,第四区行政公署还在这里设了江北指挥所,并以此为基地,参与过三次反攻荆沙战役。

据史载第一次反攻是在1940年6月中旬,国民党军七十五军一个师从龙洲等地渡江,曾打入荆州城;第二次是在1941年夏,国民党军第七十三军的三个师分别攻打沙市、荆州城和江口一带;第三次是在1942年5月,国民党第四行政督察区挺进军(游击)三个纵队攻打荆沙。这三次反攻战都沉重打击了驻荆沙日军,由此可见郝穴曾经是一座多么英雄的城镇。公墓碑安放在这里,不仅是为安抚忠魂,更重要的是树起了一个历史坐标。

在园中《修建江陵抗战纪念园捐助公布榜》碑上发现了钱江潮和李大俊先生的名字。赵主席说当年建园时,荆沙市政协常委张家清经郝穴镇政府同意,曾致函台湾江陵同乡会理事长、郝穴籍人士钱江潮先生,请求他出面募捐,共襄建园盛举。钱先生欣然答应此事,不仅与弟妹等人捐款1800美金,还号召李大俊等江陵旅台乡亲共捐款6600美金。

钱先生的父亲钱纳水是辛亥元老,曾任北平卫戌司令。他与新四军军长叶挺是好友,新四军的臂章就是他设计的。在抗战期间,钱先生曾跟随叶挺将军抗战,去台后则成了一个著名的报人。为抗议李登辉分裂中国的台独行为,钱先生曾公开焚烧了自己的国民党党员证。

作者与钱江潮先生(中)李大俊先生(右)

十多年前,我与钱先生曾有过一面之缘。记得那天他指着身上的夹克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穿着这件夹克服回家乡,乡亲们都说我穿得像个洋人。如今乡亲们都穿得很好了,可我还穿着这件旧夹克。就是这样一位勤俭的老人,每年他都和家人一起拿出十万元作为对家乡贫困学子的奖学金。

这次修建江陵抗战纪念园,钱先生又慷慨解囊,拳拳爱国心真让我肃然起敬。看着他的名字,不禁就想起他那张慈眉善目的脸。听人说钱老先生前年才过世,活了102岁,真是善有善报!

在园中临江处树立着一个大石牌坊,高6.6米,宽8米。牌坊南面由江陵籍老红军、开国少将谭友林题写匾额,主柱上刻的楹联是:“抗日丰碑如巍巍荆堤千秋固;报国勋业似滚滚长江万古流”。牌坊北面的匾额则由旅台鄂籍著名学者胡秋原先生题写,主柱上刻的楹联是:“镇江神牛伴忠骨;凌云仙鹤颁英雄”。国共两党的两位名人共题同一牌坊的匾额,这也算是一段合作的佳话吧。

离开纪念园时,又看了一眼公墓碑基座上刻的那句铭文:“铭碑勿忘历史,谒陵莫负英灵”。

愿有更多的人到这里来拜谒,就如同滚滚荆江绕铁牛矶流过一样,永远在心中陪伴着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特约记者:张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