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村的竹制凉亭
春末四月的一天,下着小雨,冷风阵阵,但在去岑河镇陈龙村的车上却热气腾腾,我们一行十多人七嘴八舌,说着去参加荆州市作协在陈龙村设文学创作基地的事。大家都有些兴奋,这毕竟是件挺新鲜的事。
历史上岑河曾是竹海浩荡的竹乡,盛产桂竹、慈竹、窝竹、水竹、楠竹和绵竹,紧临化港河的陈龙村更是竹林一望无际,家家户户有竹园,男女老少会篾活。有一个以黄家场为中心,南起长江边,北越长湖,西临沙市,东至潜江的竹器市场,世世代代的陈龙村人靠编制竹器谋生。
陈龙村的百竹园
这里自古流传着一首民谣:“有女不嫁黄家场,黄家场,打箩筐,吃稀饭,哈辣酱。穿的是破衣烂衫,十个拇指像和尚”,指的就是陈龙村人与竹子的亲密关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强调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这里的竹林被一砍而光,竹艺也逐渐失传。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那些深藏地下的竹根又枯竹逢春,长出一片充满希望的新绿。
陈龙村保留的古井
虽然如今塑料日用品日新月异,但陈龙村人还是要重操竹业。目前村里懂得竹艺的大约有300多人,他们要借助这批手艺人重振竹业,创新发展,带出新人,不让古老的竹艺失传,要让新竹品以崭新的面貌熠熠生辉。
陈龙村的竹制公厕
在村中我看见了用竹子搭建的百姓大舞台、休闲凉亭、沟渠护栏,最烂漫的是还造了一座新颖别致的全竹公厕。他们下一步将研制精细竹器礼品和高档竹器日用品。
与此同时,他们还研制了精美的木器制品,已打造出了十多件古色古香的喜床、花帘床、案几等样品。欲将竹木功用发挥到极致的陈龙村人,在互联网+经济的今天,雄心勃勃地要让竹木器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走向海外,走出一片新天地。
陈龙村的篾器传承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着共同的根。把老根留住,让乡村优良文化世代相传,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陈龙村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做得超前的好,村支书毛美银带我们去看了村里的篾器传承馆。门口挂着幅对联:“凭篾艺度春秋饱经风雨,阅沧桑编楚简当取丹心”。
我一进门就看见了石磨、扶犁、蓑衣、铁镐、马灯等老物件,有的摆在地上,有的挂在墙上,顿觉一阵古风扑面而来,令人不由的驻足端详,去想象陈龙村人那过去的艰苦岁月,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篾器传承馆中的竹器展品
馆中展示最多的是竹器,有竹椅、竹桌、竹箩筐、竹筲箕、竹篮子、竹屏风、竹简、竹笔筒等,老的新的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中不得不为陈龙村人的心灵手巧暗自喝彩。毛美银说建这个馆,既是供人参现游览,又是为年轻人拜师设个场子,好把陈龙村的根在这里扎实扎牢。
这里当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展馆,它是一扇神奇的窗口,从此可以看到陈龙村的过去,更可以看到它的未来,因为古老的文明与现代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必将不断地激励后来人将竹文化延续下去。
(节选张俊《岑河镇陈龙村见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