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幅荆楚粉画将亮相荆州园博园 彰显非遗文化魅力

荆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量丰富。近年来,荆州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一大批流传民间的古老技艺在入选非遗项目后,重新焕发青春。

荆楚粉画,源于荆楚古人绘画特质和当代教学书写工具“粉笔”相结合,具有浓郁荆楚文化血脉的艺术表现形式。荆楚粉画和固画技术已获得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为“荆州独有,国内唯一”。郝芳,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荆楚粉画传承人。

9月3日上午9时,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郝芳大师工作室门口已经围满了慕名而来的美术爱好者。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不少是结伴前来观展的大学生,也不乏其他高校前来交流学习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国内、省、市及海外机构单位和个人。

步入工作室,大家顷刻间就被映入眼帘的一幅幅精美绝伦、神奇曼妙的荆楚粉画作品所震撼。《楚玉》、《熊家冢•印象系列》、《关公•系列》、《汉阳造》……无不闪烁着千百年来荆楚这块热土上亮丽辉煌的色彩,唤醒着人们天生的涂鸦情结。

在作品《楚玉》前,郝芳介绍,这幅画是将具有荆楚代表性的双龙玉璧、藏龙玉佩结合在一起,从绘画技法上彰显出粉笔创作的特点,惟妙惟肖的描绘出楚玉的纹路、纹饰、通透性,历时2个多月。

“2015年6月1日,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为纪念这次事件,2016年,我创作了一幅表达对生命敬畏的作品。”其中,一幅《大爱谣》最为出众。郝芳说,这幅画描绘的是水下的场景,他将江水的黄色演变成大海的蓝色,白色的光照射到水中,远看,江中有一朵橘黄色的花,其实那是荆州消防救援人员的马甲,代表着全国人民的关注。

画中的龙卷风、蛙人对空间作了交代,遇难者看到橘黄色的马甲,意味着生命的重生。因95%以上的遇难者都是南京的老年旅游团,联想到南京的雨花台、雨花石,郝芳将逝去的生命演变成了永恒不变的雨花石,沉浸在荆州的江底。在长达半年的创作过程中,他两次深入事发地采风,目前,这幅画已被荆州市政府收藏。

郝芳生于1965年,受艺术家叔叔的熏陶,自幼爱好画画。1982年,郝芳进入军营,因为绘画特长,被调到机关电影组,办黑板报做宣传,展示军营战士风采。后来,他退伍回乡,成为四机厂的一名职工。虽然生活普通,但郝芳并未放弃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一直酷爱用粉笔作画。他认为相对于油画、板画,粉笔画更生态环保,并且成本低。它既能写实又能写意,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2015年,他的“荆楚粉画”成功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其“荆楚粉画固画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申请保护;2017年,他荣获荆州市首届文化创意创业大赛二等奖;2018年,荆楚粉画代表湖北省参加第14届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作品《为者》入选湖北省第三届艺术家暨湖北省美术创作重点扶持项目作品展……

郝芳表示,几年中,他的学生已达到几百名。学生们可以成立工作室、担任教师的形式,将荆楚粉画作为一个传统技能传承下去。

“我有朋友从事粉画创作,我也学过,但创作过程很难,我们的作品在意境、色彩运用等方面和郝芳大师的差别很大。”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工作人员左晓旻慕名来到荆州欣赏郝芳的作品,他说,粉画在荆州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需要一代一代传承才能创作出来好作品。

据悉,荆州园博园即将开园,郝芳和他的学生创作的60至100幅作品,将亮相园博园展厅,分为荆楚文化、现代题材、校园等主题。

(作者:记者 肖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