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家“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在江陵卸下第一车煤。此举意味着江陵这座滨江新城憧憬千亿产业的宏图已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意味着荆州产业格局更加完善,产业布局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我省能源格局布下了关键的棋子。
图为:砂石码头拆除后,长江岸线进行了生态修复,形成靓丽风景线。
正是看到这一历史性机遇,江陵县委县政府干劲十足,奋力拼搏,建好产业发展平台,扮靓城乡人居环境,不断刷新江陵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正是看到这一历史性机遇,江陵吸引了诸多相关企业落户,合同投资额达到600亿元。
产业发展加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乡村振兴快速推进,社会民生日渐改善,江陵每一天都在变好。
产业跃升后劲强
经过逐年建设,江陵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一区三园”格局,实际规划总面积46.28平方公里,含城东工业园、沿江产业园和煤电港化产业园。目前“三园”已入驻项目146个,在建项目21个,近期拟开工建设3个。产业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煤电港化产业园现已成为江陵建设的重点,成为全省关注的焦点。现在园区已建成华电发电厂,正在抓紧建设煤炭储配基地,长江码头、堆场、翻车房、铁路连接线等工程快速推进。
由三峡集团湖北能源投资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40亿元,占地3500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6个3000吨兼顾5000吨级煤炭专用码头、铺轨13.7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和翻车机房,静态堆存能力300万吨的陆域堆场。
该工程于2018年8月进场施工,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2.85亿元,铁路专用线与浩吉铁路同步建成使用。项目二期工程规划新增:散货中转规模4500万吨/年,散货物流量9000万吨/年;散货静态堆存能力200万吨,计划于2019年底启动建设,2021年9月左右投入运营。
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一期工程是蒙华铁路集疏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一主三辅”煤炭储配基地体系中最主要的煤炭储配基地,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煤炭物流量5000万吨,煤炭静态堆存能力500万吨,并建成华中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应急储备基地、加工选配增值中心。
依托江陵充足的煤炭资源和长江丰富的水资源,江陵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努力将荆州煤港电厂、华电江陵发电厂二期、40亿方煤制气项目建成投产,将江陵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能源保障基地。
图为:湖北华电江陵发电厂。
华电江陵发电厂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能源保障,也是湖北省煤电港一体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华电江陵一期工程建设的顺利投运,配套铁路专用线及其他公共配套设施已同步完成建设,二期项目取水位置已预留,铁路运煤、取水、灰场等条件已落实,前期建设条件非常优越。
目前,江陵公司已委托中南电力设计院开展二期项目项目建议书及相关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接入系统方案计划与省电网公司开始对接,开展项目发起各项条件的落实及论证工作。
浩吉铁路的通车将加快江陵煤制气、煤化工、物流产业等省级战略的落实落地,助力江陵打造总投资愈千亿、产值愈千亿的“双千亿元”产业园。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运煤专线,这条铁路的建设有利于构建我国“北煤南运”铁路新通道,完善路网布局,开发蒙陕甘宁地区煤炭资源、保障鄂湘赣等华中地区能源供应,对于扩大煤炭“公转铁”运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乡园林画卷新
图为:江陵县油菜花海。
走进江陵县中心城区,高耸错落的楼群、纵横交错的路网、绿意盎然的生态景观,绘制出一张精美的画卷,彰显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江陵县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城市变得越来越绿。
1998年最高洪水线所在地如今变成以江陵抗战纪念园和“98抗洪”长廊教育基地文化为主的滨江公园,成为展示江陵地域文化的窗口。园内植物郁郁葱葱,空间形态错落有致,庄严肃穆的抗战纪念园、铮铮雄踞的镇江铁牛、绿树掩映的荆江大堤,共同形成了古新辉映、水绿交融、城河相依、独具魅力的滨水景观带。
2015年被评为省级湿地公园的龙渊湖公园,占地34万平方米,水体面积21万平方米,在保持湿地区域独特的自然景观特征、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以“鹤”文化为载体,集文化、科普教育、生态湿地保护为一体,成为城区面积最大、人流量最多的综合城市公园。
江陵县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对县政府、公安局、教育局、公路局、发改局、粮食局等六个片区机关庭院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全面拆除,在拆除有形围墙,拉近干群关系的同时,经过绿化补植和提升改造,大力打造了数量众多的园林式公众小游园,成为人们散步、健身、休憩、赏景的好去处。
图为:龙渊湖生态公园。
环境越来越美。
江陵大力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形成天蓝水碧的城市生态环境,走出一条人水和谐的发展之路。
对空气质量实行全年常态化监测,全面整治燃煤锅炉,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空气优良天数2017年达到300天,2018年达到293天。
全面取缔长江岸线非法砂石码头,斥资1.8亿元开展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对沿江碎化及退化的土壤全面修复治理,栽植大小乔木近16500株,绿化总面积48.95万平方米,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的生态景观森林体系,已建成69.5公里滨江景观带,32万株水杉、意杨生长态势良好,成为独具防洪特色的绿色生态防护屏障。
配套越来越全。
江陵县借“五城同创”东风大规模建设城市道路、桥梁、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全力保障民生,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城区自来水厂完成净水厂改扩建,日新增供水能力3万吨,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建成日产5万吨的第二水厂,供水能力显著提升,输水管网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全县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长江水。
图为:观音寺灌区徐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全县城乡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垃圾集中收集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正逐步推进,城区垃圾填埋场封场改造、垃圾应急填埋场建设工程正加紧施工。城区35座公厕全部改造成水冲式节水厕所,并新建了7所标准化公厕。投资近1亿元建成城区13条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管网进入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9%,实现了“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治污全达标”的目标。服务工业园区的滨江污水处理厂也已于2017年年底建成,解决了工业园区落户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姜东)
综合交通联成网
浩吉铁路通车,沙公高速通车,江北高速通车,潜石高速通车,荆监一级公路提档升级,铁水联运码头一期建成……铁、公、水路环绕江陵,交通优势非常明显。
图为:荆州长江公铁大桥。
在这些国家级交通网络基础上,江陵县坚持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打赢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江陵对县域内国省道干线公路实施结构优化、提档升级、深度通达、服务提升工程。2018年8月,历时6年完成354省道周马线最后一段荆干至万场段改造。目前,周马线、沙熊线及江北高速连接线已完工;荆江大道、江陵港疏港一级公路、G351、S350及天杨线正在建设中。
350省道三观线和周马线两条横向省道路网将沙岗镇、白马寺镇、熊河镇、马家寨乡、资市镇、六合垸农场、三湖农场7个乡镇(场)农业、旅游联动发展,成为具有生态、观光、红色文化、农旅一体化诸多功能的大通道。
江陵境内有三条高速公路途径,共5个进出口岔道,三个园区距离高速入口均不足3公里,企业货运5分钟至10分钟内可上高速出行。荆州机场2019年底通航,距江陵30公里,目前江陵已建成两条至机场的快速通道(沙公高速、二级公路沙熊线)。“三分建,七分养。”公路不仅要通畅更要安全、舒适和美丽,更要实行养护。
江陵公路养护从粗放型养护向技术型、专业型养护转变,从原来的仅靠人工和简单的运输机具进行养护到现在的机械化养护方式转变,公路养护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江陵先后完成兴阳线、秦大线等大修工程,完成刘剅桥、永丰桥、望来子桥、沙岗桥、黄淡桥等10余座国省干线公路桥梁改造。
江陵长江岸线资源丰富,辖区港口岸线49.5公里,其中优质岸线21公里,常年能停泊3000吨以上船舶的岸线达23公里,江陵县港区规划四个作业区……作业泊位37个。中航粮油码头、江陵石化综合码头、荆州煤炭储备基地码头、华电兴润码头、华港能源码头等正在建设中,其中部分港口码头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统计,江陵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09.7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93.25公里,乡镇三级公路、行政村四级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达100%。四个“半小时公路交通圈”格局形成,县城范围内村到集镇、乡镇到县城、县城到市州级中心城市、县城上高速公路,行车均不超过30分钟。
图为:实现以机代牛耕作模式,成功建成“无牛县”。
图为:周河整治疏挖后岸更绿、水更美。
乡村振兴品牌亮
江陵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推进全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建设取得显著发展,央视多家媒体聚焦江陵油菜产业,在多档节目相继播出。设施蔬菜种植初具规模,城郊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经济效益形势可观,形成沿荆监一级路、沿荆江大堤的连片露天蔬菜种植基地。
全县“双水双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水产经营主体达到127家,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8.5万亩,千亩以上示范基地达到32个。黄桃、金菊、再生稻、荆半夏等特色产业,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小龙虾专业合作社、企业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层出不穷,目前规模生产企业35家,家庭农场36家。
积极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第三方企业签订收集协议149份,全县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达99.3%,粪肥资源化利用率达80.6%,位于全省前列。三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获得省级推广,连续2年荣获全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建成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蔬菜绿色示范基地5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家,水稻万亩绿色发展示范片2个,有效推动全县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
图为:三湖管理区香樟大道。
三湖畜牧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评为国家级核心生猪育种场。隆兴湖蛋鸭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建成5万羽种鸭基地,湖北省、浙江省农科院授牌为“国家水禽技术体系”示范基地。
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用微生物添加剂采用国内领先技术,产品一度供不应求;中粮饲料入住江陵,专业生产虾料等特种养殖饲料,生产线达国内一流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生猪屠宰“江陵模式”在全国推广,全省生猪屠宰生产经营管理现场会成功在江陵县召开,多个省份和13个市县来江陵县交流学习。江陵成功入选为全省15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三湖黄桃”“江陵金菊”等产品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东津水产专业合作社“长江缘”速食小龙虾连续5年获得国际农交会金奖。“一米金橘”和“富硒红米”成功入选全省“我最喜爱的百种湖北绿色食品”。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4家,认证产品35个,无公害农产品22个,绿色食品13个。
三湖、六合垸“农旅一体化示范园”基本建成,打造种、养、产、销全产业链。丰泽园、蓝莓园、青果缘、迎康等采摘观光园蓬勃发展,农业体验园流转面积均超过1000亩。成功举办“三湖黄桃节”和“蓝莓节”,吸引游客逐步增加。产品销售方式采用订单农业网上销售模式,经济效益逐渐凸显。(马启翠周熊)
消灭“瘟神”保民生
图为:2018年10月,开展曾大河流域联防联控药物灭螺现场。
江陵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从1958年到2018年从未间断,全县人民经过60年不屈不挠的奋战,从当初的血吸虫病肆虐,到今天的传播阻断,取得巨大成就。
江陵全县11个乡镇场、198个行政村均流行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流行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全省乃至全国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素有“全国血防看两湖,两湖血防看四湖,四湖血防看江陵”之说。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在湖南省岳阳市召开。江陵县通过14年攻坚克难,一步一个台阶,血防达标进程有序推进。
血吸虫疫情控制达标。江陵县坚持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综合统治策略,经过5年奋战,到2008年底全县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降至2.73%,代表荆州市迎接全国、全省两级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考核。专家们严格通过现场人畜病情调查及资料查阅,宣布江陵县达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血吸虫传播控制达标。2009年后江陵实施“一村一策”,2013年底全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63%。 2013年12月,江陵县代表湖北省迎接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组织的血吸虫病疫情传播控制达标考核,并顺利通过验收。
血吸虫传播阻断达标。2014年后全县防治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到2017年底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降至0%。2017年11月,经省血防办组织现场技术考核,该县各项疫情指标符合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在全省提前一年达标、率先实现了“十年送瘟神”工作目标,取得重疫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血防综合效益的双赢局面。人、畜摆脱血吸虫病困扰。
14年前,江陵中小学生暑假期间急性血吸虫病是多发病、常见病,现在全县绝迹;1年前,成人插秧过后感染血吸虫的成群结队去接受治疗,现在全县都没有确诊病人;14年前,晚血病例饱受疾病煎熬痛苦不堪,今天晚血病例在县人民医院进行免费救治。
14年前随处可见耕牛或在悠闲吃草、或在田间忙碌耕作,现在走遍全县11个乡镇场,农田里再也不见耕牛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大小机械在田间穿梭。江陵发展黄桃产业、葡萄产业、龙虾产业,群众接触水体的机会更少了,感染机率也更小。
江陵每个村庄都能收听到血防知识广播,都有血吸虫病的宣传标语,每处有螺环境都有警示标语;每个医务室都有本村螺情图、病情资料;每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血防的温馨短信提示,只要关注血防微信公众号,就能实时了解血防工作动态,就能积极参与血防。
全县每个群众都清楚知道哪条渠有螺,下水必须穿胶鞋、戴手套、涂抹防蚴灵等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全县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血防知识宣传专栏,每间教室都有血防园地,每个学生都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成为了小小血防义务宣传员。
江陵县血防所累计承担中省市血防机构及高等院校相关科研课题和现场工作78个,发表相关专业论文40篇。在国家、省级、市级各类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中获36个集体和个人奖项;4名业务骨干入选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检验检测专家库成员,6名同志被武汉大学聘为现场教学指导老师、入选省血防所基层专家库成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