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创作!石首儿歌《麋鹿宝贝》正式发布

旋律轻快,歌词朗朗上口。23日,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发布儿歌《麋鹿宝贝》。该作品由长江大学文学院教师樊露露、刘砚群作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傅小草作曲,历时一年创作完成,旨在宣传麋鹿和关爱麋鹿。

傅小草介绍,该作品的演唱群体及受众定位是少年儿童,传达的是爱和美好。之所以选择“儿歌”是因为音乐市场上大多数作品的目标群体是成年人,儿歌在创编、录制、经济价值等方面有较大难度与局限,故专业作曲家鲜有涉猎。此次由专业创作团队精心打造一支优秀的儿歌,力图“填补儿歌音乐市场空白”,在音乐类奖项中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歌词创作方面,该作品兼顾儿歌的特点和麋鹿文化的特色,歌词一方面力求生动、有趣、可爱,与儿童的认知水平、心理习惯相匹配,从而便于被儿童接受;另一方面力求内容真实、科学严谨,长江大学动科学院及文学院的相关专业人士是该作品的顾问,歌词内容与麋鹿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相吻合,具有科普性质与文学价值。

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但从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以后却迅速减少。奇特的外形,“仁兽”的美称,给麋鹿带来了巨大的灾祸。历史上各个朝代,出于“祥瑞”等目的,人们大肆猎捕麋鹿。同时,各地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都被开垦成为农田,使只适于在沼泽地带栖息的麇鹿,没有了容身之所。麋鹿后来虽饲养于皇家苑囿,但数量也不多。清末八国联军入京劫掠,麋鹿也终于流亡他国。

辗转百年,麋鹿又在神州大地上繁衍生息。1980年,中国政府制订了大规模引进麋鹿、并进行散养的计划,在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和湖北石首等地设立了糜鹿保护区。

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拥有泛洪沼泽湿地1567公顷,自然环境优越,土地肥沃,水质良好,牧草丰茂,是麋鹿栖息的理想场所。到2008年,保护区内麋鹿总数已经超过1000头,而且全部实现自然放养,恢复了野生习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