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应对梅雨洪涝灾害管理技术要点

云上荆州报道:入梅以来,荆州市部分地区遭遇持续大到暴雨袭击,引发阶段性洪涝灾害。据气象预报,未来一段时间还将遭遇强降雨,渔业生产面临外洪内涝的严峻形势。为了帮助养殖户尽量避免或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特编制《水产养殖应对梅雨洪涝灾害技术措施要点》,供参考。

一、防范措施

1、做好防范预案。检查维护池塘进排水口;疏浚渠首及渠道;加固池埂;检修渔船、增氧机、水泵及用电线路;配备化学增氧剂;配备防涝拦鱼网片、纲绳及竹竿;配备救生衣及夜晚巡塘照明手电筒等。

2、严防缺氧泛塘。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做好提前应对准备工作。雷雨前气压低,水中缺氧,养鱼密度较高的容易泛塘。在此期间要做到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仔细观察水质变化及鱼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天气由晴转雨时应增加巡塘次数,特别是凌晨2:00-4:00时要注意防止浮头泛塘事故发生。根据天气情况和池塘鱼类活动情况及时开启增氧机,适时投放化学增氧剂;同时要视池塘水质情况加注新水。

3、控制饲料投喂量。严格遵循“四定”饲料投喂方法,并视池塘水质、天气情况确定饲料日投喂量,并在饲料中拌入EM菌、Vc、免疫多糖等提高鱼类的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投喂时间改为早晚投喂,且投喂时间要适当延长。如遇连续阴雨天气,饲料日投喂量减半;短时间内强降雨时要少量投喂或者不投喂。

4、做好水质调控。暴雨期间,水体浑浊,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容易暴发鱼病。可定期用漂白粉、强氯精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杀灭致病细菌;也可使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兑水搅匀后全池泼洒,每次每亩水面水深1m,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用量200g,每15~20天泼洒1次,进行养殖水体消毒,净化水质,预防病害发生。

5、加强疫病防控。近期多雨,水质极易恶化,淡水鱼“爆发性出血病”容易发生,发病快、病程短、死亡量大,危害鱼种及成鱼,一旦发现鱼体出血症状,需及时确诊,合理用药。疾病防控应该以预防为主,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抓紧晴天天气,视池塘实际情况,进行一次水体消毒,可选择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碘制剂等。同时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的产品拌服,预防病害发生。

6、确保繁育场种质资源安全。水产原良种场要做好洪涝灾害预防与应急机制预案,预设并建立转移亲鱼的备灾场所,以及相应的运送转移设备,在险情发生前,及时转移,保证亲鱼及苗种安全。

二、发生洪涝灾害后的应对措施

1、确保人身安全。洪涝灾害期间和灾害发生后,水产管理人员、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和养殖业者需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防范洪水或地质次生灾害;注意防止雷击、设施漏电、电线落水等引发的触电意外,切实将安全放在最首要的地位。

2、抢修养殖基础设施。首先要尽快修复电力、道路、水渠和房屋等基础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并恢复供电。其次要抢修损毁的池埂、拦鱼设施、进排水系统、渔业机械等。及时封堵和加固被冲毁的池埂、堤坝、进排水口等设施,防止再次溃口或者被冲毁。

3、做好病害防控。要将养殖水域的死亡鱼体及杂物及时打捞上岸,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次生灾害和鱼病发生。受灾池塘及时对池塘等养殖水体进行清理、消毒,杀灭随雨水、洪水带入的病菌,并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

4、及时补充水产苗种。在对养殖池塘鱼类存塘情况进行检查和科学评估后,要相应调整养殖计划,再确定补充苗种的品种和养殖密度。如要实现当年上市,则应遵循“稀养速成”的原则,重新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效益好的品种进行养殖。补充苗种、转塘、并塘时,要严格按照苗种转运操作规程进行,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尽量减少鱼体损伤。

5、科学投饵与养殖管理。洪灾后,水体浑浊,水质变瘦,短时间内水体光合作用降低,容易引起浮头、泛塘;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量减少,加上养殖品种受到较强的应激影响,因此要投喂优质饲料,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多维、免疫多糖等。因连续降雨和洪灾后,饲料容易发生受潮和霉变,在投喂之前,要检查饲料质量,不投喂已变质的饲料。加强巡塘和水质监测等管理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养殖记录。

(记者 陈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