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设计总工程师郑守仁24日在汉病逝 他的生命早与三峡大坝融为一体

△郑守仁院士及生前工作资料图新华社发

作为工程设计总工程师,郑守仁早已和三峡工程牢牢拴在了一起。他常说:“三峡工程无小事。我们一路上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先后参加了陆水试验坝、葛洲坝、隔河岩、三峡等多个重要枢纽工程的建设,把半生奉献给了湖北、中国的水利事业。如今,这位被称作三峡之子的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

昨晚长江委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原总工程师郑守仁因病医治无效,7月24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1岁。

投身三峡

主持两次长江截流

1940年,郑守仁出生在淮河边的安徽颍上,从小他就有一个梦想:让洪水不再泛滥,让百姓不再遭殃。为了这个梦想,50多年前,他大学毕业来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投身治理长江的行列。从乌江渡到葛洲坝,从隔河岩到大三峡,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

1993年,53岁的郑守仁担任长江委总工程师和长江委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负责三峡工程设计,直接主持长江第二次和第三次截流设计方案工作。

1997年进行的大江截流和2002年进行的导流明渠截流,难度极大、风险极高。

1997年的大江截流是在葛洲坝工程形成的水库中实施的,水深达60多米,超出一般特大型工程截流水深的两三倍,江底还有20多米厚的松软淤沙,截流难度极高。导流明渠截流流量大、落差高,龙口合龙单宽能量世界第一,江底为人工开挖修整形成,平整光滑,综合难度世所罕见。

面对难题,郑守仁集中群体智慧,首创“人造江底、深水变浅”预平抛垫底方案,保证了大江截流顺利实施。导流明渠截流前,他花了两年时间,通过水工模型反复试验和比较研究,提出双戗截流、分担高水头落差的良方。2002年11月6日上午,奔流千古的长江再一次被拦腰截断。

守护三峡

工程质量严格把关

三峡工程作为千年大计,国之重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要对人民负责,要对历史负责。郑守仁曾说,我们设计标准是千年一遇,在有生之年可能都不会遇到这么大的检验,但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但设计上不能出任何差错,施工质量也要绝对一流。

三峡工程建设期间,郑守仁一刻也不曾离开。除了在办公室,他最常去的就是工地,除夕夜也雷打不动。他喜欢和一线工人交朋友,和他们打成一片。但如果有工人偷工减料违背设计,哪怕是一条铁丝缠得不符合要求,他都会严厉指出。

1995年三峡大坝的第一方混凝土要浇灌时,郑守仁和同事发现有个地方平整度有问题,当场要求施工方修正,不达标不准开工。

1996年春节,左岸非溢流坝8号坝段进行基础验收。经过几个来回,大年三十仍未达标。正月初一一大早,郑守仁直奔现场,指出缺陷后对施工人员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三峡主体大坝基础万万不能马虎。”直到施工单位将缺陷处理妥当,他才同意验收。

钟爱三峡

把家安在大坝旁边

郑守仁把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水利事业,27年没有离开三峡半步。“作为一名水利人,能参与三峡工程是最大的幸福。只要三峡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这里坚守一天。”

长江水利委员会本部在武汉,但郑守仁极少在武汉的家里住,他和爱人把家安在离三峡最近的地方:三峡坝区十四小区的一套简陋工房,一住就是27年。从三峡工程开工到建成再到运行,郑守仁几乎没有离开过。

2005年和2015年,郑守仁先后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和原发性肝癌等多项疾病,做手术后却依然没有停下脚步。除了外出开会、看病,他一定雷打不动每天出现在三峡坝区的办公室。

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最挂念不下的依然是三峡工程建设运营的资料整理。他说:“一定要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把三峡工程的资料总结好,这里有些是经验,有些是教训,要吸取教训,给后人借鉴。”

2017年7月,郑守仁荣获国际坝工界的最高奖项——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如今,230万字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筑物设计及施工技术》已送出版社,200多万字的《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雏形初现……而郑守仁的生命,早已和三峡大坝融为一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