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又有重要判断

8月27日,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症中使用体外膜肺(ECMO)时间最长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简称广医附一院)康复出院。患者使用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钟南山及广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团队介绍了该病例的情况,钟南山还就疫情谈了不少自己的感悟。

“我个人非常支持将这个病例的具体情况向媒体介绍。患者是新冠肺炎感染,又有严重基础病,除心血管问题外还有代谢综合征——身高169厘米但体重达95公斤甚至98公斤,BMI超过33。此外病人还有长时间的睡眠呼吸暂停问题。”钟南山院士说,患者治疗相当困难。

钟南山感叹,此次广医附一院党委书记黎毅敏等带领的团队非常不容易。这名病人原来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希望了,但一直没放弃努力,“为了人民生命与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这位病人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了。

“在教材上,从未说过能这么长时间的ECMO维持治疗,但这个团队非常有韧劲,日日夜夜做好监护管理,尤其是在大出血处置时,非常紧张。我亲眼看着他们,内外靠视频指挥联动,时刻调整参数。”钟南山回忆道。

“我的名字,报纸登了很多,请更多报道这个团队,非常有韧劲!”钟南山反复说。他甚至进一步解释,就像这名病人,团队一直在忙,而做了30多年呼吸病的他,这次“我只是看一看,做一些指导”。

“这8个月,我对一代年轻医生有了新看法”,钟南山说,以前认为他们生活条件不错、工作条件好一些,讲究个人多一些,“实际上这次疫情,年轻医生看到有需要,是毫不考虑自己地往前冲!”。钟南山说:“年轻医生这样的精神,实在是非常可嘉!”他请媒体一定要好好报道这些一直默默为抢救病人做出奉献的医务人员。

此次,钟南山特别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疫情后的心理辅导。他之前就说过,深信“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心理积极引导极为重要。

尽管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的统计,但他注意到,疫情发生的这一特殊社会环境,尤其是在青少年,造成了一些心理脆弱者的崩溃。据相关统计显示,在中国,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疫情心理问题发生率超过25%。

钟南山建议,以后以健康代替治疗作为指导思想。他提醒社会尤其是媒体,需要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疫情,关注疫情后患者更好地康复,需要一个鼓励方向。他特别提到,在有些地方,新冠肺炎患者恢复以后,有一部分人对他敬而远之,“这个完全没必要!他产生了抗体,他才不怕二次感染。”

钟南山表示,现在有报道说新冠康复者二次感染,从医学上说这是很个别的现象,是极少的,不要对它进行大肆宣传,对康复者恢复非常不利。他重申,核酸片段不是活病毒,希望大家不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新冠肺炎康复者。

在当天开幕的“仁爱精诚生命至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抗疫主题展”上,钟南山几番动情。“我相信,通过抗疫,人们对国家的信仰更加坚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能在这里面对面接触,这在很多国家是不可能的。”他表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