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首次“复原”隋唐时期皇后的礼冠

 

隋唐时期,母仪天下的皇后们佩戴的礼冠什么样呢?考古和文物保护专家最近在西安的实验室里不仅首次“复原”了隋炀帝萧后的凤冠,也给出了隋唐时期皇后们礼冠的基本样貌,为研究古代中国的礼冠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主持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项目的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杨军昌说,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间,江苏扬州考古发现了隋炀帝墓及隋炀帝萧后墓,在萧后墓中出土了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冠,可谓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

出土于江苏扬州的萧后冠在墓中被放置在棺椁外东南侧的一个腐朽的木箱中。历经了千年的泥土淤积后,其出土时整体呈现出残断的铜丝、破碎的铜片、粉化的玻璃或珍珠等遗迹现场。鉴于该冠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脆弱性,考古队决定整体提取后进行实验室考古清理。2014年7月7日,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护送萧后冠至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合作开展清理保护。

在常规的清理之外,专家们运用了多种现代科技综合“对症下药”。譬如以X光透视发现了萧后冠的中梁、侧梁等基本结构,明确了异于文献中皇后冠12棵花树的记载,萧后冠竟然有13棵花树,鎏金铜质的材质使其整体上光彩熠熠。

根据研究发现,萧后冠的框架是由两博鬓、呈十字交叉的两道梁和呈环带的三道箍组成。其上花树13棵,花树由花梗、花瓣和花蕊等构成,在冠后脑位置有12块水滴形的饰件。经过深入分析,还明确了制作萧后冠所用的铜、金、珍珠、棉、丝等主要材料,以及锤揲、掐丝、镶嵌、珠化等饰件加工的十几种工艺。

经两年多的努力,隋炀帝萧后冠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赵强说,西安曾保护过两顶唐代女冠,但萧后冠保存太差,为稳妥起见,先后5次集中了相关领域专家“会诊”,目前的结果也是不完全清理出来,留下一些资料等待未来条件具备了,再展开新一轮的实验室考古与保护。因此,目前“复原”的萧后冠,不能说是科学意义上的完全复制,而是主体结构基本一致的仿制。

(作者:冯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