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市红城乡复兴村:“满天星”变“千亩金”

江汉风报道:夏至,监利市红城乡复兴村,连片的田垄波光粼粼。村民潘经志从虾塘里拉起地笼,解开笼结、轻抖几下,一只只活蹦乱跳、健硕肥美的小龙虾落入船中。

摇着橹、哼着歌,潘经志看着整齐连片的虾塘,抬高声量:“等小龙虾全部收完后,就开始放水种稻谷了。”“以前,只能种一季稻谷,不仅田块是散的,还全靠人工;现在机耕机种,还能养小龙虾,一亩田最少可以增加两三千元收入。”

潘经志历经的变化,也是复兴村发展的缩影。

3年前,复兴村农田碎片化严重,耕种机械化程度低,加上村民长期在外务工、大量耕地闲置,村集体负债近80万元,一度被列为软弱涣散村。

复兴村的复兴之路在哪里? 解铃还须系铃人,土地上的问题,还要从土地中寻找破解“良方”。

新任村党总支书记潘新建带领“两委”干部,一方面化零为整,将小田变大田,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组;一方面推进市场主体、村集体和村民三方利益紧密联结。

说干就干。复兴村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驻村干部组成的土地流转工作组,摸清荒地底数,逐户征求意见、逐个电话咨询在外务工村民建议。

可万事开头难。走访过程中,少数村民不仅不理解流转土地这一做法,对“每亩200元”的流转价格也颇有微词。

潘木洋是种田大户,除自己的5亩地外,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将闲置农田交给他代耕,“坐拥”20多亩地的潘木洋对土地流转一事表示反对。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潘新建十分理解:消解疑虑关键要让村民看到变化。

村“两委”率先在龙套片区动员农户将无生产路、无进出排水沟的300亩闲置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改造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田,并邀请村民代表现场观摩土地连片开发的每一个步骤。

村委会同时与村民约定,在签订流转合同的“第一个五年”里,减去平整土地成本和运维费用后,支付村民每亩200元的流转费用。平整后的土地将以每亩600元价格出租给有实力、有技术的合作社或种田大户。到“第二个五年”,给村民的流转价格将涨到每亩500元。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潘新建又数次到潘木洋家中走访,“你把土地让出来,既可以机耕机种提高效率,又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一举两得。”

村委会的实干、村里的点滴变化,潘木洋都看在眼里,左邻右舍也跑来做思想工作。不久后,潘木洋与村里签署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转让土地经营权5年。

自2021年起,复兴村共分4期流转了1410亩低产田,出租给监利隆晟水稻种植合作社、监利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本村种田大户,让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民三方利益紧密联结,累计为村集体创收近60万元。

从“后进村”摇身一变“先进生”,但潘新建又有了新的“麻烦”。

天光乍亮,薄雾迷蒙。复兴村3组村民正卷起裤角、撸起袖子在田里干活。

“书记,什么时候才轮到给我们的田平整啊?”赤脚站在水田里,弯腰插下一株秧苗后,村民姜桃珍向在田埂边现场踏勘的潘新建喊道。

从死守一亩三分地,到追着流转自家农田。村民们的新期待,是复兴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得到的最情真意切的回应。

正值夏播关键期,复兴村千亩虾田放水种谷,不久后也将迎来稻浪千里的丰收盛景。到那时,村里将启动新一轮千亩零散低产田连片整治,散落的“满天星”将逐步变成“千亩金”。

记者:田心怡 通讯员:王康、涂志鹏/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作者:记者:田心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