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入画来 ——江陵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本观察


11月20日,江陵县开展了最新一次的人居环境整治拉练。这是今年以来该县开展的第二次拉练活动。通过持续性地“晒比评”,一座座美丽乡村脱颖而出,一张张灿烂笑脸幸福洋溢。

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一场硬仗。如何打好这场硬仗?江陵县通过试点先行,探索出一条重实干有实效的路径。

全员: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

曾被列为省级重点贫困村的普济镇东李村完成了美丽蝶变——刷黑的公路两侧是绿意盎然的合欢树,家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转角的湾子林里点缀着漂亮的小景观和休闲廊道,田间成片的柑橘树上果实累累……

“现在钱包鼓了,环境美了,日子甜了!”东李村3组村民鄢连英的脸上笑容绽放。

人居环境整治,党建引领是核心,居民自治是抓手。

普济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美丽乡村新画卷的“密码”:“我们在全县率先推出‘350模式’,放在首位的‘3’就是指干部带头、党员示范、人人参与。”

村“两委”干部带头将自己家的室内室外、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摆放整齐,并以此为标准,要求全村党员参观学习,并结合主题党日活动,走村入户进行宣传。在“头雁”的带动下,群众以小组为单位,比照党员干部的标准,管好自己的小家。

为了让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发力,成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江陵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最美村庄、最美庭院、最勤快家庭主妇等大评比活动,通过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相互评比,激发群众整治的内生动力。

东李村有一块“文明榜”,每家每户的卫生情况都会被张榜公布。

“我们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每组确定一名督导员入户检查,并及时进行公示。”东李村村支书付国平说,有的孩子家里卫生环境差,去学校被同学笑话,回家后就要求他们的家人把环境搞好,并且必须要评上优才行。

通过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三步走”方式,江陵县充分调动起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也切实转变了乡风民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全心:拆违“零补偿”,全靠勤跑和用心

深秋,普济镇洪渊村5组村民黄补贵正在村居间的小树林里查看黄澄澄的柑橘。这两亩地以前杂草丛生,废弃的铁皮棚参杂其中脏乱不堪。在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这片区域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洪渊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克辉介绍,为了拔掉这根“刺”,村干部经常上门做工作。同时,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拆,先易后难整村推进。随着村容村貌渐渐变美,以前不愿意拆违的村民主动提出要求整治。

“谁不愿意生活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洪渊村“两委”成员都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不仅如此,对于有一定面积的区域,村里还进行了流转,种上果树和蔬菜。这样既美化了环境,村民自己还能分到收益。

这项工作被称为拆违治乱“零补偿”,即拆除农户违搭乱建棚屋、废旧闲置危房后不给补偿款。江陵县率先在三湖管理区、普济镇推进,成为全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亮点之一。

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是打造整洁有序宜居的村庄环境,为老百姓创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零补偿”能在普济镇的村组实施,靠的就是党员干部全力以赴达成目标的决心和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谋幸福的初心。

洪渊村党支部一班人坚信:“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勤上门讲政策,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没有什么工作是做不下来的。”

如今,洪渊村的“硬骨头”被啃掉。废弃的草丛变成了整齐的柑橘林,旧瓦片垒起篱笆,一旁的泥巴路变成了五彩的砖头路,四周的鲜花在阳光下绽放。

黄补贵高兴地说:“现在大家心气十足,都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

截至目前,江陵县顺利拆除了各类违章建筑物、违章搭建棚等500余处,村庄整体格局和面貌得到了提升。

全域:创新“五字诀”,村居处处有风景

普济镇以村组为面,以道路、沟渠、树林、景观为点,一边推进全域连片整治,一边串点连线描画细节。

据普济镇包片负责的领导介绍,连片整治的优点在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能做到齐推进、不遗漏。就一个村而言,所有村组同步开展整治。村与村之间,则实行不间断连线“作战”。

在这样的总体规划下,普济镇又推出人居环境整治“五字诀”——组、路、渠、林、点,深入每个村组,打通每条道路,清理每条沟渠,打造每块林地,构筑每个景观,激活细胞、连通经脉,织就美丽网络。

采访中,贯通洪渊村的一条道路正在刷黑。据洪渊村村干部介绍,这条道路全长2公里左右,全线刷黑后,村里就都是方便出行的水泥路和砖石步道了,村民出行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

事实上,如今走进普济镇的任何一座村庄,都能看到绿树环绕,河渠清澈,道路贯通,路灯明亮......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变。

清洁、整齐、干净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基本要求,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呈现则将环境的改造提升到品质的层面。

在全力推进“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的工作中,对于村容村貌的打造,普济镇不做大刀阔斧的规划,而是聘请乡村规划师,与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一起实地走访,因地制宜,点石成金,将自然生态和审慎节约深度融合,打造凸显乡土气息、人文民俗的宜居美丽乡村。

“不搞大规划、不花冤枉钱,我们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普济镇镇长王华说,拆违留下的旧瓦搭成篱笆围住小树林,院子前的花坛放上废旧轮胎和坛坛罐罐,寡淡的墙面上绘上美丽风光,甚至一条外露的空调线都被利用起来造型成一根树枝。生长在“村旁、水旁、路旁、宅旁”的林木,也纷纷在妙思下,从放肆生长变成了富有美感的“景观式”湾子林。

东李村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该村每个村组还将结合自身特点,建设各自的乡贤湾子林,让人文气息融入自然风光。

放眼江陵县,该县着力打造了东李村、颜闸村等7个试点村,建成了以三观线、周马线、机场路、沿江路为纽带的农村人居环境景观长廊。这种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思路让全县整治工作取得了成效。

全力:积极争取项目,整治成效显现

普济镇田家坊村让人印象深刻。古朴灰瓦白墙立在村口,清新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往里走去,路边墙面上的彩绘,如电影般激起路人的美好回忆。

谁又能想到,不久前田家坊村还在为一大片污水横流的烂泥地发愁。

修复生态、整饬环境,仅凭一镇之力稍显单薄。然而,有了项目支持,则能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开突破口,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上半年,普济镇成功申报了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的黑臭水体整治项目。田家坊村的4个组就在需要修复的黑臭水体旁边。该镇将田家坊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相结合,积极推进两项整治工作同步进行。

在田家坊村黑臭水体整治现场,记者看到,水系连通后,曾经的一塘死水变成了一汪活水,忙碌的村民们正在加紧修筑水面景观步行栈道。

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周边污水横流的烂泥地铺上了地毯般的如茵草坪,村民家的厕所进行了微动力改造处理,管网连通、沟渠疏通,房前屋后的立面墙装饰一新,一个小型的景观花园成为村民休闲的场所。

一位正在新修的景观亭边晒太阳的村民说:“我现在特别爱出来散步,家乡的变化真是看不够。”

全链: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只有让村集体有了持续收益的产业,让村民腰包变鼓,建设美丽乡村才有了持续进行下去的“永动力”。

在东李村,750亩的草坪基地不仅为村庄添绿,今年预计能带来10万元的经济收入;1万多株柑橘树一眼望不到边,套种在果树间的蔬菜作物长势喜人,一年下来的收益,村里和村民都能分红。

主路尽头,一个集绿色生态农业和康养功能的农旅一体化项目建设正酣。建成后,东李村的村容村貌将再次得到提升,村民有了就业的新渠道和生活娱乐的“后花园”,源源不断的游客也将慕名前来。

面对这样一幅锦绣蓝图,东李村党支部一班人信心十足:“我们引入了草坪基地、庭院经济、康养度假村3大工程,返乡的村民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在奔小康的路上奋进。”

东李村3组村民邹梅星笑着说:“生活好了,家乡美了,我们也更愿意爱护它。看见地上有杂物,人人都会捡起来丢进垃圾箱。”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的三年时间里,江陵县步入了依托产业发展撬动整治工作开展,人居环境改善反哺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资市镇青山村大力发展“高天种瓜,低田养虾”产业,农户收入翻番;六合垸管理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明显改善,实现了年游客量2万人次;三湖管理区则深耕黄桃产业,秀美三湖如今已是“千里江陵”一张响亮的名片……

打好农村环境整治这场硬仗,江陵县深挖文化底蕴,整合自然资源,打造特色产业,激发出农村发展的新活力。在江陵,人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蔚然成风。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江陵县位居荆州市前列,绘就了江汉平原上秀美、宜居、文明的新画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