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瓶爆炸,致8死1伤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9日发布关于一起在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情况的通报和安全提醒:10月7日晚,津巴布韦一家中资民营冶炼企业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造成中国籍员工6人死亡、1人重伤,津籍员工2人死亡。目前,涉事企业已停产,正配合津警方调查事故原因。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高度重视相关处置工作。郭少春大使已携使馆工作人员赴事故现场协调工作,使馆与津警方及政府相关部门密切沟通,要求津方全力协助救治受伤人员,深入开展事故原因调查。相关工作得到津方密切配合。使馆正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善后工作,并已协调中国援津医疗队全面参与伤员救治,目前受伤人员情况较为稳定。

中国驻津使馆对在本次事故中去世的人员深感悲痛,对他们的家属及受伤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同时郑重提醒在津中国企业,切实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立即对包括生产原料在内的各项风险点进行彻底排查,避免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氧气瓶#

是储存和运输氧气用的高压容器

安全管理不到位

极易引起事故

氧气瓶发生爆炸是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气体压强过大而外壳不能承受而爆炸(比如气球充气太足会炸)。

提高压强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再往里面充气体,二是升高温度。鉴于氧气瓶身的厚度,居民家庭要达到使氧气瓶爆炸的条件是很困难的,因此氧气瓶一般不会爆炸。

不过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如果氧气瓶的压力阀接近满格,此时发生火灾,火灾时的温度一般在800℃以上,很容易使氧气瓶爆炸而其中储存的氧气逸出,氧气助燃,导致火势进一步扩大。

以下情况,可能引发气瓶爆炸燃烧

01

充装不当。气瓶的正确充装是保证气瓶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由于充装不当引起爆炸事故时有发生。表现在这方面的蕞危险的因素是用盛装过可燃气体(如氢气)的气瓶来充装氧气和氧气充装过量。

02

气瓶的材质、制造质量不符合要求。在充装氧气和使用过程中,也往往发生爆炸事故,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制作气瓶的材料脆弱、瓶壁厚薄不均匀,瓶体出现夹层等。

03

气瓶维护、保管不当。主要在于瓶体严重腐蚀或使用中将气瓶置于烈日下长时间的曝晒,或将气瓶靠近高温热源,这是气瓶爆炸的常见的直接原因。

04

气瓶瓶阀没有瓶帽保护、受振动或使用方法不当,造成密封不严、泄漏、甚至瓶阀损坏,致使高压气流冲出引起燃烧爆炸。

05

瓶阀或其他附件(如阀门杆、减压器)沾有油脂等也常常会引起着火燃烧事故。

延伸>>

为保障氧气瓶的使用安全,国家先后颁布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等法规和标准,对氧气瓶的设计、制造、检验、充装和使用等都做了科学和明确的规定。

1、使用的氧气瓶必须是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新瓶必须有合格证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出具的检验证书。

2、氧气瓶必须按规定定期检验。超期的气瓶严禁充装。

3、氧气瓶禁止与油脂接触。操作者不能穿有油污过多的工作服,不能用手、油手套和油工具接触氧气瓶及其附件。

如何安全使用氧气瓶?

1.充气前应对气瓶进行严格的检查,并采取严密措施,防止超量充装。同时,还要化验鉴别瓶内气体成分,不能随意充装。凡气瓶上的安全装置不齐全、不好用,没有原始重量标记或标注不清难以确认的气瓶,均不允许充装氧气。

2.气瓶充装氧气时,气流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将造成气瓶过热、压力剧增,造成危险。

3.在搬运气瓶时,应注意避免气瓶受到剧烈振动和冲击。装在车上的气瓶要妥善地加以固定,防止气瓶跳动或滚动;气瓶必须戴有瓶帽和防震圈;装卸气瓶应做到轻装轻卸,不得采用抛装,滑放或滚动的装卸方法。

4.防止氧气瓶受热或着火、气瓶运输时不得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夏季用车辆运输或在室外使用气瓶时,要有遮阳设施,避免阳光曝晒。运输气瓶时要严禁烟火,气瓶库房和气瓶在使用时,都应远离高温、明火和可燃易爆物质等,一般相距在10米以上。

5.使用氧气瓶时,首先要对气瓶进行外观检查,其重点是看瓶阀、接管螺纹、减压器等是否有缺陷。如发现有漏气、滑扣、表针不灵或爬高现象时,应禁止使用,并及时报请维修,不准随意处理,严禁带压拧紧阀杆,调整垫料。检查漏气时应用肥皂水,禁止使用明火。

6.正确操作,合理使用。开阀时要慢慢开启,防止加压过速产生高温,开阀时不能用钢搬手敲击气瓶,以防产生火花。氧气瓶的瓶阀及其附件禁止沾染油脂,焊工不得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去接触氧气瓶阀、减压器等。气瓶使用到最后时应留有适量余气,以防混入其它气体或杂质,造成事故。

7.氧气瓶与电焊在同一地点使用时,瓶底应垫绝缘物质,防止气瓶带电,与气瓶接触的管道等金属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防产生静电而造成燃烧或爆炸事故。

8.氧气瓶着火时,应迅速关闭阀门,停止供氧,如临近建筑物或可燃物质失火,应迅速将氧气瓶搬移到安全地点,防止气瓶因受火场高热而引起爆炸。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