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泸定桥(3月27日摄)。1935年5月29日,22名红军勇士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攀援13根悬空的铁索猛打猛冲,后边的战友争分夺秒抢铺桥板,最终夺占铁索桥。随后,红军后续部队攻占泸定城,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如今的泸定桥在13根铁索外又加了9根钢缆加固,但两边悬空的铁索和颤动的桥身,仍然让过桥的游客胆战心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谱写了一曲人类征服自然的凯歌,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匮乏、生命禁区,这一切都不能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80年过去,沧海桑田,红军长征走过的荒郊野岭,如今楼宇林立,欣欣向荣;徒步翻越的大山、攻克的关隘、沼泽遍布的草地、泅渡的河流,修起了通畅快捷的公路和大桥……长征之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艰难险阻正渐渐变成康庄通途。
位于云南禄劝县与四川会理县交界处金沙江上的皎平渡大桥(2011年6月15日摄)。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36名船工的帮助下,胜利渡过了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蔺以光摄
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风景区的210省道(9月14日摄)。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东北的铁尺梁下,是红军长征由川入甘的必经之路,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1935年9月16日,红军向天险腊子口发起冲锋,依靠突击队员攀上陡峭的崖壁,摸到敌人后方,最终攻克天险,打开了北上的通道。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剑门关附近的高速公路(2002年10月20日摄)。剑门关地处大、小剑山的中断处,这里的山体大多是悬崖峭壁,山峰似剑,山壁对峙如门,因此得名剑门。由于剑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打响了攻克川北要隘剑门关的战斗,仅用半天时间,就击溃守关敌人3个团约三千人,击毙敌团长,改写了剑门天险从未被正面攻克的历史。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贵州赤水市元厚镇“元厚渡口”(8月13日摄)。这里是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的渡口。四渡赤水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为实现北进的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国道317线经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卡萨湖(2014年9月15日摄)。红二方面军曾在长征途中从甘孜到阿坝进行草地行军,草地“在地上看不见泥土,只看见草和水,不但没有人烟,简直没有人迹,所以也没有路,没有树木”。 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即将合龙的西溪河大桥(5月10日摄)。西溪河大桥位于贵州毕节地区,是成都至贵阳高速铁路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正在建设中的成贵铁路将经过包括红军二渡赤水的决策地——云南威信县在内的四川、贵州、云南省境内的多个县市,革命老区威信将在不久的将来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迈入高铁时代。 新华社发(王会堂摄)
乌江大桥位于贵遵高速公路扎佐至南白段,2007年建成(资料照片)。1934年12月下旬,中央红军决定强渡乌江,向遵义挺进。红军依靠当地村民通过拆门板、砍竹子捆扎的竹筏连成浮桥,冒着对岸敌军居高临下的凶猛火力成功渡江。 新华社发
于都长征大桥(2009年7月2日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此,并从8个渡口星夜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的阿坝红原机场(2014年8月28日摄)。红原县是以“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命名的地方。80年前,这里的天气变化无常,顷刻雷电滚滚、顷刻暴雨倾盆,红军走进这片遍布沼泽的草原,不少人再没有走出来。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雅西高速瀑布沟库区路段3座跨大渡河特大桥:青杠嘴特大桥(上图)、观音岩特大桥(中图)、苏村坝特大桥(下图,拼版照片,摄于2012年4月12日)。1935年5月24日、25日间,红军“十七勇士”在枪林弹雨中,以一条木船强行从安顺场渡河,在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夹河北上夺占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