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在北宋时期就有“十里长街,灯火不灭,其繁荣之景,唯扬州可比”。随着工业的发展,产业的更迭,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一些特定时期、不同阶段的房屋成了危房旧楼,形成了城中村,近年来,位于荆州中心城区的沙市区,抢抓棚改政策,强力推进改造,一个新沙市、一幅新盛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上午,72岁的黄泽均老人跟往常一样,来到自己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前,站一会儿,看一会儿。不舍的是自己的旧居,更也不舍的是邻里的这份情,黄老说,刚开始是有一点不愿意,通过工作人员上门讲政策、做工作,自己也就慢慢接受了十方庵片区改造的事情,签了字、搬了家。
据了解,与黄老一起拆迁的还有740户,这个区域面积达到了46455平方米,自去年9月份启动以来,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拆迁工作较为顺利。
棚改是为了群众生活得更好,而棚改成不成功在于群众满不满意。十方庵参与棚改的工作人员细心解答,耐心解忧,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了事。一路之隔的南湖片区同样是去年沙市区棚改的重点区域,片区中住户有513户,商企众多、情况复杂,还涉及到低保户、残疾人。现在家住滨江花园73岁的冷云桃,曾经是一名基层的产业工人,收入不是很高,一家几口人挤在老旧的津桥宿舍,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冷老记忆犹新,房屋破旧不说,环境还很差。搬进新家的他,做梦也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电梯房。
冷老告诉记者,他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还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社区的李书记,在房屋拆迁的过程中,南湖棚改的工作人员,结合冷老的实际情况,一边详细估算老房子的价值,另一边寻找合适的房源,才得以使他住上120多平米的新房。
沙市区在棚改过程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百姓迁居,回应群众关切。做到“人人知晓政策,户户明白政策”,根据各棚改户特点,制定“一户一策”入户方案,对情况复杂的点位及时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现场核实,查漏补缺,确保情况摸排及时、准确、真实。对于棚改居民提出的实际困难,积极给予帮助,为孤寡老人等特殊棚改群体提供“保姆式”服务,最大限度解决群众诉求,赢得支持和理解。(记者:胡佳 胡威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