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佳句,万口传诵历久弥新。千余年后,楚天都市报记者近日探访岑参故里——位于荆州沙市区的岑河镇,对时代春风带给这个古镇的变革新貌由衷惊叹。
在进入岑河镇入口处的高大牌楼上,“中国针织名镇”的豪放字体赫然可见。牌楼下道路两侧,全是带有“宝”“贝”“娃”“小星”字样的指向标牌,继续前行,就进入岑河镇政府打造十余年的针织工业园区。
“500亩的园区,已聚集针织公司200余家,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20多家。”镇党委书记严博政告诉记者,红叶、豪怡等一批公司都有自己的内衣和童装商标,产品不仅畅销国内,也在东南亚享有盛名。继201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针织名镇”后,岑河镇去年又捧回“中国婴童名镇”金字招牌。
传统农耕之乡,何以一跃为制造产业名镇?严博政书记说,一是因为岑河是传统棉产区,原料充裕;二是因为傍依沙市城区的国营针织大厂,技术人才优势明显;再就是岑河人不服输的个性,“镇上走着的人,没说自己办过针织厂,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话。”
36岁的鲁文文是天太服饰公司的老板,他说,十年前自己从山西打工回乡时,手握十万元也曾犹豫:是去沙市城区供一套新房,还是办厂搞服装?他选择了后者。十年里他亲历了岑河针织的转型,如今已形成年产值2000万元的童装生产规模,注册两个商标,产品在全国20个省市都打开了市场。
浩浩长江泥沙冲积,形成了岑河镇耕作的沃野。记者目力所及,但见田成方、渠成行;棉桃吐长絮,稻穗泛金光。
岑参纪念馆正位于这片阡陌之间。这是一座经营近十年的休闲农庄,庄内建有占地百亩的岑参纪念馆、岑参书院、岑参祖辈“一门三相”的供室。白墙青瓦,碧波荡漾,屋外瓜果飘香,室内印墨陈列。每年,这里除迎来农家乐游客,更有吟诗作赋者云集。
岑河的“古”除了岑参,更有镇东的定湘禅寺为证。寺中一株参天银杏,须4人合抱,被封为“荆州树王”。禅寺和银杏都始于晋朝,由唐代尉迟敬德取名,1700年来,见证着岑河百姓在这块土地的生生不息。
从千年古风,到互联网上翩翩舞动的童装,记者在岑河感受到一种历史穿越。定定打量纪念馆前的那尊铜像,但见岑参峨冠飘飘,神情激昂,右手紧把诗卷,左手挥指天空。莫非,他是在惊叹于春风吹变的故里山河,又一次诗兴大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