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截至目前,工会会员达3.02亿人,基层工会组织数282.9万多个。
中国工会也是世界上覆盖会员群体最广泛,组织形式最丰富的工会组织——会员遍布一、二、三产业,有普通一线职工、农民工、公务员、科技工作者,也有互联网等新兴从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基层工会组织中不仅有乡镇、街道、社区、村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还创造性地探索出楼宇工会、园区工会、商圈工会、市场工会。
五年来,从深入开展基层工会建设年、落实年活动,到集中开展“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行动;从启动“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到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产业新业态为重点领域加大工会组建力度;从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到建设“网上工会”……在强化基层工会建设的征程上,各级工会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组建工会、发展会员、筑牢基层基础,这些努力朝向同一个目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解决好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工作做到所有职工群众中去,把更多职工群众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吸引到工会活动中来,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强基层:创新形式渠道巧建会
【镜头】
“以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为着力点,相对集中时间,突出重点领域,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凝聚在党的周围,切实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2015年4月中旬,一份涉及全国2亿多农民工的“实施方案”摆在了各省(区、市)总工会和各全国产业工会主要领导的案头——全国总工会在全国范围启动“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重点领域为全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筑项目、物流(快递)业、家庭服务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全总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工入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总把农民工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于2015年和2016年,在北京连续召开农民工入会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提出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引到工会中来,确保农民工入会数量和服务质量实现双提升。
仅仅两年时间,各级工会便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截至2016年底,农民工会员数量已达到1.39亿人,基本实现了每年1500万人的跃升速度。
这一切,靠的是各级工会立足实际的创新性工作——各省(区、市)总工会充分利用全总建立的全国非公企业法人数据库,建立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基本名录,掌握大型建筑项目、主要物流(快递)企业、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情况,按图索骥推动建会。在此基础上,各地工会各出实招,如上海消除农民工入会盲区做到“不弃不遗”,沈阳工会开发专属农民工的“爱异客”手机APP,河北、天津等地工会依托“会员服务卡”建立实名制会员数据库,陕西工会立体化推进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泉州工会“全程帮扶”点亮农民工创业梦,等等。
吸引农民工“落户”工会,只是各地持之以恒推进基层工会有效覆盖的一个缩影。
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是工会组织的“根基工程”。2014年,为切实摸清基层实际、理清思路对策,全国工会系统深入开展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问题调研活动;2015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三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落实年”活动。
五年来,全总坚持规划引领、制度保障,制定实施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2014-2018年)》,修订了《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办法》,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管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并于2016年下发《关于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实施意见》,在基层工会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举措。
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这是充满中国特色的工会组建模式,也是近年来基层工会组织得以快速发展的秘诀之一。各级工会积极推动将工建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运用工会自身会员众多的优势争取资源、拓展服务,从源头上打造工会服务职工的制度机制和平台载体,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主抓、职工参与、社会协同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新格局。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结合全总部署的建会行动,广泛开展“工会组建月”“工会组建季”“百日建会集中行动”等活动,并搭建全新的工会组建形式和职工入会方式。上海市总工会建立职工企业外单体入会和网上申请入会方式;北京市总工会积极推广职工沟通会模式,深入基层、面对面地宣传发动着职工入会。这些基层创新经验层出不穷,为消除建会“盲点”蹚出了新路径。
补短板:问题为导向夯实“桥头堡”
【镜头】
2017年5月26日,全国总工会在上海召开了一场特殊的经验交流会——推广上海顾村镇等地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改革的创新经验。此前,全总已印发了《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全总十六届五次执委会议上,推广顾村镇经验更写入了工作报告。一个镇级工会的经验被全总如此强力推荐,不仅在于其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建会难和发挥作用难问题的实践,更在于这里浓缩了各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的创举。
发挥工会组织作用,重点难点在基层,成效更需要在基层检验。当下,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亟须破题的基层建设“短板”——非公有制企业建会仍存在空白点,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等问题依然突出,工会发挥作用依然不够充分……
纵观历史经验,中国工会从来不畏惧困难,而是在应对挑战中寻找机遇,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工会以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探索拓展了联系职工的路径方法,类似于顾村镇的经验做法不断改变着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工会形象,让基层工会组织距离职工越来越近。
2017年1月,全总十六届五次执委会议提出,要集中开展“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行动,把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作为工会基层建设的重点,力争取得新突破,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有新作为。时隔仅半个月,在全国工会基层工作会议上,这项经过全总书记处慎重谋划的行动正式启动,致力于不断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
按照全总的部署,各级工会以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夯实基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创新基层工会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
——切实加强区域(行业)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量聚集于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的实际,通过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和基层工会联合会等形式,实现有效覆盖。
——加强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建设。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工业园区)规范建立工会组织,配强工会干部,落实工作经费。同时,从乡镇(街道)工会建设切入,大力推进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为主体的“小三级”工会建设,不断扩大对小微企业的有效覆盖。
——主动适应信息化和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新趋势,创新工会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积极整合工会系统网络资源,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工作,将工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广大一线普通职工,更广泛地把他们吸引到工会中来。
——把农民工入会工作作为日常性工作来谋划部署,聚焦重点区域(行业),通过网上申请入会、在农民工聚集地设立流动服务窗口等多种形式,方便快捷地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工会致力于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全总着眼于依法规范基层工会民主选举,在修订的《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基层工会民主选举程序,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提升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水平。
——以推进“六有”工会建设、开展“双争”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不断丰富建家内涵、创新建家形式,使职工感受到“职工之家”的温暖。
——加强会员会籍管理,启动会员实名制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会员管理和流转服务工作机制,实现一次入会、动态接转,确保工会会员流动不流失。同时,突出会员主体地位,普遍开展会员评家工作和自查工作,探索建立了职工之家监督考评和退出机制。
增活力:拥抱新常态强身健体
【镜头】
2017年9月10日,95位工会主席重返课堂——参加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开设的第十五期县级工会主席轮训班。课程涵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7·26”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工会改革创新、“互联网+”工会工作和维权服务工作等内容,此外,安排了经验交流和课外学习活动。按照全总计划,2014年至2018年,2800余名全国县(市、区、旗)工会主席都有机会获得这样的系统培训。县级工会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工会主席的专业素质,对于更好地将全总和地方总工会工作部署落实到基层、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2011-2015年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确立“十二五”期间将全国专兼职工会干部培训一遍的目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重点对象和目标要求;制定《2016-2020年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轮训工会干部的具体步骤……
这些经过全总党组、书记处多次研究并审议通过的重要部署,着眼在同一个课题——解决基层工会力量薄弱、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
从分级分类实施针对性培训,到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培训;从健全完善教学大纲,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推进培训方式和教学方式改革,到建章立制督促工会干部主动学习;从开展送教到基层专题培训和举办特色培训班,到开设网络课程……五年来,工会干部提升素质的平台越来越多,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是特色培训班、送教到基层和网络培训等培训载体,加大了服务基层工作的力度,切实提高了广大工会干部特别是基层工会干部的能力素质。
在系统培训日益丰富完善的同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配备专业人才的举措,则充实着基层工会工作力量,使之更加充满朝气活力。
——推动和指导基层工会新增兼职、挂职副主席和工会干部,加强工会积极分子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基层工会工作力量。
——大力发展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推动纳入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加大力度开发设置工作岗位,配备使用专业人才。全总更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完善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库,建立薪酬保障机制、评价激励制度和培养体系等。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全总还在各地推行了基层工会干部岗位补贴制度,根据职工会员规模大小和干部履职情况,结合职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向兼职工会干部发放了一定金额的岗位补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全总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带动各地更加注重在一线劳模、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职工中选配工会干部,提高了一线职工所占比例,改善了基层工会委员会的人员结构。
工会与职工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有多长?282.9万个“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基层工会组织正用实际行动激活连接亿万职工的“神经末梢”,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让职工切实感受到“职工之家”就在身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