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路跑到户外骑行,从广场上的舞蹈到健身房的瑜伽,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以不同形式展开的健身休闲运动正如火如荼。
28日,中国国务院为健身休闲产业定下发展“路线图”,公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国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中国健身休闲产业迎来了爆发期。”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副主任陈元欣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是对之前国务院对于体育产业规模2025年超过5万亿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内容的有效补充。
意见指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健身休闲企业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的建设。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辉指出,当前中国健身休闲产业小企业、创业公司居多,要实现主板上市和发债难度较大。但从意见指引方向来看,健身休闲企业可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获得上市、发债资格。
此外,田利辉认为,中小型健身休闲公司若不具备主板上市资格,可考虑在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在国家鼓励之下,上市必定是有路可走的。”
上述意见还指出,鼓励各地成立健身休闲产业孵化平台,为健身休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支持。
对此,沙丘资本创始合伙人刘凡表示,健身休闲产业3万亿的市场规模将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会引发大量的社会和私人资金涌入健身休闲市场,“这是一个朝阳行业。”
田利辉则表示,意见的出台对于当前民间投资疲软亦会起到提振作用。中国民众不断提高的消费能力和健康需求是对健身休闲产业达到3万亿市场的保证,在收益获利可预期的情况下,将为中国民间资本提供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为引导民众参与健身休闲,此次意见更是完善了相关消费政策,明确指出引导保险公司根据健身休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身体状况,开发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慧择网创始人马存军认为,参与健身休闲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的群体恰恰是最需要保险服务的,而目前专门的户外运动保险产品在中国发展滞后,“这是一个刚需市场,也还是一片蓝海,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
有了融资鼓励和消费支持,中国健康休闲产业距离3万亿目标还差什么?
陈元欣表示,从供给侧方面来看,健身休闲项目用地是个大问题,土地空间使用的配套政策应加快制定,应考虑从城市绿地、楼顶等空间来建设健身休闲设施。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人才相对短缺。陈元欣表示,健身休闲产业已有海量体育人才的基础,但既懂体育又懂金融、经管、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会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对此,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健身休闲产业用地控制规模、科学选址,并将相关用地纳入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同时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健身休闲项目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应用型专业人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