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倍,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长的幅度。12年前,我国首次建成投产了商业运行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总装机100千瓦。如今,光伏已经成为我国装机增长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最大的国家。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更创纪录地超过2000万千瓦。
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之一,光伏发电也是过去五年发电成本降低最快的新能源发电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光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光伏产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取得突破,逐步占据国际竞争优势,与全球先进水平同步,核心设备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透露,2016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总产量1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2%,新增并网装机占全球增量超过50%,我国作为光伏最重要的制造国和应用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晶硅、薄膜水平大幅提升,转换效率20%的晶硅电池实现产业化,光伏组件和系统成本较“十一五”末期下降超过70%,建成投用了百兆瓦级并网光伏电站,掌握高密度多接入点光伏设计集成技术,建立了光伏产品检测、测试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平台等。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几何时,凭借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中国光伏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几乎所有光伏企业都在迫不及待地扩张产能。但是,2012年欧美国家出台光伏“双反”政策,致使盲目扩张中的中国光伏企业受到重挫。当年,国内光伏企业全线亏损,11家在美上市公司负债总额近1500亿元,半数以上企业停产或半停产,部分骨干企业面临破产、倒闭风险。
在我国光伏行业危机持续恶化之际,2013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适时发布,光伏产业重新崛起的大幕正式拉开。随即,各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意见》,配套措施相继完善,光伏贸易纠纷得到妥善处置。
我国光伏产业得以浴火重生。自2013年起,我国光伏发电连续3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201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1513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企业利润率得到提升。
国内市场的及时开启为我国光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撑。商务部贸易救济局副局长刘丹阳告诉记者,“没有国内市场的启动,我们多晶硅企业近20万吨的产能很难找到合适的消费市场。如果没有国内的多晶硅企业,国内的光伏电站也很难找到大体量的原料提供方”。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内销比例已超40%。在光伏电站建设方面,2015年全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省份达11个。西部地区装机独大的局面正在改观,已经呈现出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格局。截至2015年,中东部地区有6个省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比例迅速提高。
同时,光伏应用模式逐步多元化,目前虽然大型地面电站仍然占据我国光伏装机总量的80%以上,但2015年光伏发电已经形成多元化格局,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以及千家万户居民开展了各种分布式应用,许多地区把光伏与农业、渔业、生态治理相结合,特别是把光伏发电与扶贫相结合,开辟了各种与光伏行业结合应用的新模式。
确立规模优势后,中国光伏产业正向技术高地继续“攻坚”。2016年6月13日,国家能源局下达2016年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810万千瓦。其中,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规模550万千瓦。这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正从以往一味追求装机规模,转而更加注重产品质量。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表示,“十三五”将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配置资源,不断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和技术水平的上升,早日实现自我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微电网、新能源示范城市等示范工作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期,使分布式利用成为光伏产品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十三五’时期,中国每年还将新增1500万千瓦到2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全球最强劲增长。”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强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