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儿子遗愿,荆州耄耋老人22载抢救三国故事

花甲之年,儿子因病早逝,他拿起笔,父“承”子志。

耄耋之时,他仍伏在案头,为抢救散落在荆州乡野的三国故事,笔耕不辍。

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国传说项目传承人、85岁的退休干部熊远桂。

用生命余光,与时间赛跑,熊远桂老人潜心钻研三国传说22载,编著出版了《荆州三国传说》《荆州三国歇后语故事》《荆州三国成语故事》等以三国传说为主的民间文学书籍。

【从儿子遗物中发现“财富”】

在荆州市沙市区金龙路熊远桂老人的家中,书桌上整齐码放着他编著出版的14本书,其中8本讲的都是三国故事。“母亲曾是镇上远近闻名的故事大王。”熊远桂说,受母亲感染,他从小就爱上了三国传说等民间故事。

熊远桂的爱好也影响着儿子熊永。熊永是著名歌词作家,《三峡,我的家乡》是其代表作。在公安县文化馆任创作员时,熊永搜集、记录了大量民歌、民谣、故事和传说。

1996年9月14日,对于熊远桂来说是黑色的——儿子熊永因病逝世。熊永弥留之际,拉着父亲的手说,自己一生短暂,创作了一些诗词,也收集了一些民间故事,希望父亲能整理成册,了却心愿。

忍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时年63岁的熊远桂开始整理儿子的笔记。

一本本翻看、一页页查找,找到一篇,就一字字抄写在稿纸上,老伴张成珍再对着字典逐字校对。
整理中,熊远桂发现,儿子笔记中夹杂着大量荆州及周边多地三国故事、传说。在他看来,这些三国故事是荆州的文化基因,不能让这笔财富蒙尘。

【踏上寻访三国故事“苦旅”】

沿着儿子的足迹,老人开始了三国故事、传说的寻访之旅。

不顾舟车劳累,熊远桂奔走于荆州各县市区及周边城市,查找资料。为节省开支,他很少复印,只是一篇篇抄、一笔笔写,对照儿子笔记,将民谣、故事、传说一一补正,再精心分类、编辑整理。

2000年,熊永著作、熊远桂编辑的《荆州三国传说》出版。这是熊远桂由儿子笔记整理出版的第一本民间文学书籍,书中收录了117则荆州及周边地区口口相传的民间三国故事,该书成了荆州古城景点的热销旅游产品。

编著过程中,熊远桂还发现,一些三国故事提到的遗迹至今尚存。老人不禁想,荆州三国遗迹还有多少?

2005年,时年72岁的熊远桂开始荆州三国古迹的寻访。他和老伴深入洪湖乌林、襄阳隆中、当阳长坂坡、宜昌夷陵等500多处三国遗迹实地采风,每到一处,都翻查历史记载。

4年后,这部共计18万字的《荆州三国名胜古迹大观》出版发行。首批2000本投放到荆州城区旅游景点和新华书店,深受欢迎。

【心怀责任弘扬三国文化】

2017年3月《荆州刘备招亲》出版,2017年9月《荆州三国谚语故事》出版,这是熊远桂抢救民间文学遗产的最新力作。

有谁想到,这两本书是老人在病床上完成的?

老伴张成珍说:“荆州三国历史印记,是展示荆州历史文化魅力的重要部分。他只有一个愿望,为荆州民间三国文化多留下点东西,尽一名荆楚文化人的责任。”

夕阳无限更生辉,熊远桂的精神还在传承。今年9月,熊远桂所在的荆州开发区白云桥社区,专门成立了“熊远桂工作室”,将老人收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集中展示,供社区居民和民间文化爱好者阅读学习,弘扬荆州三国文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