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青蒿素,灵感来源罗浮山。
罗浮山,一个听上去仙气缥缈的名字。9月4日至6日,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的召开,为罗浮山的“仙风道骨”平添了不少严谨求实的“科研范儿”和“学术气质”。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广东惠州市罗浮山举行
中医科学大会定于罗浮山召开,显得饶有深意——一方面,此次大会距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仅仅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在本届中医科学大会上得以贯彻落实:“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此次大会的召开,占据了 “天时”、“地利”、“人和”。
论“天时”,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空前重视:今年2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印发,“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纲要》将“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定为我国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
论“地利”,罗浮山是道教圣地,冲虚古观前玄意浓浓、游人如织;这里是东晋药学家、炼丹家葛洪笔下《抱朴子内篇》所写的“篱陌之间顾盼皆药”之地;这里自古流连过很多祖国医药学家,不为“日啖荔枝三百颗”,仍愿长作岭南人;这里曾有“洞天药市”,在宋代堪称岭南四大集市之一,绵延数里;这里是青蒿素的最初灵感来源,也是中医药在世界点亮的开始。这场中医药界的盛会,是一场等了1600年的、与古代先贤的“对话”。
论“人和”,中医科学大会由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广东省和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届中医科学大会汇聚了一批“站在科学金字塔顶端”的嘉宾,他们有屠呦呦的团队、有4位国外诺奖的得主、有10余位院士、有2位国医大师……科研“星”芒的光彩熠熠中,是一份份“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沉甸甸责任。
安心、专心、迷恋、奉献、进取,才能用更多钥匙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
2015年12月,习近平在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青蒿素的发现与验证,正是从中华文明的宝库中走出:东晋道教学家、医药学家葛洪在罗浮山期间编著的《肘后备急方》,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医疗“急救手册”,也是在民间普及中医中药知识的最早教科书。该书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成为屠呦呦团队研究青蒿素的重要灵感,成功帮助他们发现青蒿提取物,造福于人类。
在屠呦呦教授用青蒿素敲开诺奖大门,为世界发现、认识和应用祖国医学精髓打开一扇窗的同时,以其为代表的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品质,陆续得以展现。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委托,出席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说:“选择在此地召开大会,就是要让我们对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有足够自信,要善于从中挖掘精华、汲取灵感。同时也告诫我们中医药人,任何一个重大的科技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无私奉献、永攀高峰的精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曾在首届中医科学大会上表示:“在多年医学研究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中医药科学的尊重,就是对我们民族历史的尊重。”同时,他强调,中医的概念是在远古时代就提出的,先人的智慧应该得到尊重并应用于现代医学体系。“中医药学高度重视预防疾病,强调‘上工治未病’,同时,中医药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系统整体,健康取决于阴和阳的平衡。这种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和系统论、整体论的认识特点,已为现代医学理论所接受。”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很多国医圣手,用自己的努力向中华文明的宝库致敬:诸如《抗击疟疾:葛洪的启发、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抗肿瘤中药》、《针灸临床与科研现状》等一场场精彩报告,不仅让与会者感受到了科研者的严谨求知精神,也感受到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医之成,悟也;方之精,变也”: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医药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他号召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医之成,悟也;方之精,变也”,中医领域的这句话,道出了“传承与创新”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精髓。
屠呦呦团队代表廖福龙教授在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指出:中医重视传承,重视整体,所以会有那么多经典的方子,流传下来的古方是很重要的继承来源;但同时中医也重视发展,重视个体化,老中医坐诊,往往根据个人情况开出细微之处有变的方子,这样比较具体化,符合现代“精准医学”的内涵。
“君臣佐使”配药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具象化了“悟与变”、“继承与发展”: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用药不管是中成药还是汤药,很少用单味药,而大多采用复方配伍。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后会开出一张由各种中药组成的处方,其中每味中草药用量也清楚标注。处方疗效一是取决于对症与否,二是取决于处方中药配伍组合是否合理和有法度。这里说的法度就是制方规则,中医称之为“君臣佐使”。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收载方剂314首,唐代孙思邈的两本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分别收方5300首和2000多首。到目前为止,大约已经统计出有名有姓的方剂近10万首。方剂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
现代中医在面对病人实际疾病组方配伍时,在遵循“君臣佐使”原则下,会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以及季节气候、生活嗜好等,选用古人成方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化裁,加减运用,组成一首适应疾病需求从而疗效突出的方剂,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这是现代中医传承与创新的一个例子,却不是唯一的例子。
陈竺认为:“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医药学需要跟上时代、顺应规律,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发展。”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召开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要把中医药的继承作为根本,把祖先留下的宝贵医学财富挖掘好、发展好;要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使现代人更好地了解、运用、享受、喜爱、研究中医药,利用好中医药原创优势,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新技术方法、新材料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中医药发展服务,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对人民网记者说,中医药一定要寻找一条未来创新发展之路,传统医学发展要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否则未来的发展之路就会受到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现代科技应考虑如何与中医融合,中医的现代化讲求科学与工程的统一,未来还会有大量工作开展,如何进行中医上的量化分析,使其达到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仍需努力。
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镜人认为:中医中药在某些治疗领域,比如老年人保健、呼吸道、儿科、妇科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疗效和治病方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承的同时,要把中药事业做大做强,并应持续做好创新工作。
在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诸如《现代科学与中药开发》、《黄连素的新用途》、《中药药效物质与药物开发》等报告,向参会者们展示和阐述了中医学在近年来的科研创新成果。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让中西医相互补充、共促人类健康
当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不仅中国沸腾,世界也为之沸腾。正如屠呦呦所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早在2013年,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就曾指出,要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中方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愿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中医药学是传统医学的突出代表,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惠及东方、影响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陈竺曾在首届中医科学大会上这样说。
在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的序言报告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讲到:因现在很多疾病的高度异质性,“精准医学”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西方医学也在研究和探索,中医药学独特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也蕴含和体现了“精准医学”的基本追求。整体观念、以人为本、辩证论治等基本理念和诊疗模式,彰显了同病异治、因人而异、因病程而异的个性化治疗的追求,中医药学的基本思想和精准医学的理念在许多方面是高度契合的。作为中医药从业者和研究人员,要在坚持弘扬中医药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前提下,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
中医药与西医药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就是要取其各自所长,发挥其各自优势,为人类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本届中医科学大会期间,国医大师王琦接受了人民网专访,他对记者表示:“刚刚结束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通过中西医并重,将从根本上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并对巩固中医药地位、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中医药认同感,起到根本性变化。”
本届大会上,诸如《中西医特色及汇聚: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中医走向世界的科技战略》等报告,为中西医结合、共同造福人类,奉献了生动的案例及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典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称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都是医药卫生领域里的“中国制造”,让祖国医学不仅造福同胞,还要走出国门,进而被世界所熟悉和认可,也是运用自身优势“兼善天下人”的一种大作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