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潇碧堂集》内页
为了让古籍从库房走向大众,9月24日开始,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馆长晒国宝——湖北珍贵典籍特展”。湖北省内的8家博物馆、图书馆馆长来到省图书馆,现场展示各自馆藏古籍,共有十余家古籍藏量丰富的单位参加活动。
现场晒出的古籍在全国都屈指可数,大多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它们都有哪些特别之处?
图为《筹海图编》内页
《潇碧堂集》记录袁宏道乡居生活
此次荆州市图书馆带来的宝贝,是411岁的古籍《潇碧堂集》,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袁宏道,湖北荆州公安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潇碧堂集》刊刻于明万历戊申(1608)年,荆州市图书馆所藏的《潇碧堂集》共四册20卷,诗、文各10卷,诗351题587首,文136篇。在《潇碧堂集》的目录中,多见“柳浪湖”“沙市”“荆州”等地名。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秋,袁宏道回到家乡公安,开始长达六年的乡居生活,此书是他乡居六年作品的集成。袁宏道曾购得公安城南一处下洼地三百亩,种柳万株,名曰柳浪,其居处名为“柳浪馆”,现在公安县还有一个社区叫柳浪社区。
《筹海图编》记载明代抗倭事迹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的《筹海图编》十三卷,记载了明朝及明朝以前中日之间的战和关系与贸易情况,尤以明代抗倭事迹为重点。该书记述了重大战役与遇难者事迹,论述了用兵的谋略,对用兵、城守等均予以详细记载。《筹海图编》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海防专著,是研究明代军事史、海防史、中日交通史的宝贵资料文献。
为什么记载得如此详尽和专业?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洪元介绍,“因为这部图编的内容,就是呈给当时明朝的官员看的,指导抗倭。”武大所藏的《筹海图编》为明嘉靖版本,为郑若曾编撰。
其他一些图书馆,也有一些版本的《筹海图编》注明胡宗宪编撰。一般认为,胡宗宪相当于是组织领导这项出版工作的人,郑若曾则是具体执行编纂人。
图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洪元介绍该馆典籍《筹海图编》
元刻本的《乐府诗集》两卷亮相
襄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丁希红带来的是该馆馆藏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全书共一百卷,是北宋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歌辞集,全书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该馆所藏为《目录二卷》。
“该书版本较多,明清的版本保存都比较完整,元刻本保存单位也有一些,但有些为元刻明递修本。而我馆的这二卷为原元刻本,更加稀有和珍贵。”丁希红说。
黄冈市图书馆带来的明万历刻本《茶董二卷酒颠二卷茶董补二卷酒颠补三卷》。这部古籍引东方朔等人典故,共采集古来与饮酒有关的癫狂故事175则。卷首有明代书画家、收藏家董其昌所书的《酒颠题词》《茶董题词》。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带来的是曾登上央视《国家宝藏》、本报多次报道过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这次特展的5枚秦简,选自其中的《效律》篇。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宋人撰写明代刻本的《汉隽》、湖北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明代《中吴纪闻摘要录》、湖北省图书馆珍藏的清代《师伏堂日记》也一一“晒出”。
如何让古籍更长寿
图为观众参观特展
一边保护和修复一边电子化留存
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伟成说,这次活动汇聚了博物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和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专家,是湖北省图书馆第一次与省内古籍界的智者共同晒宝,希望借此机会把“古籍圈”越做越大,让古籍活起来。
这次“晒”出的古籍从秦代到清代,跨越两千年历史长河,纸本古籍最早为元代、最晚为清代,都堪称是“老寿星”了。虽然古代的手工纸远比近现代的印刷纸保存时间长,但它也是有寿命的,如何延缓这些古籍的“衰老”,让它们为后世所利用,值得探讨。
黄冈市图书馆馆长李凯表示,该馆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为馆藏“宝贝”们配置了古籍专用樟木书柜,定制了古籍函套,配备了空调、除湿机、自动灭火及报警系统。
记者了解到,一边保护或开展修复,一边借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海量古籍留下光学胶片、电子文档,是图书馆古籍保护的“两只手”。
如何更好地让民众利用古籍呢?省图书馆副馆长刘杰民表示,影印、编辑出版也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我国曾出版《中华文化经典系列》反响很好。“欢迎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专家,积极参与到古籍的解读中来。”刘杰民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