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弟子荆州学非遗技艺

学习非遗技艺的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

荆州城东,有座外形考究的仿古建筑群。

青石地板、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步入院内,仿佛置身于一座博物馆——

楚式漆器精致曼妙,仿古青铜器纹饰流畅,以烙铁为笔、高温为墨画出的葫芦烙画惟妙惟肖,磨鹰风筝、战国楚绣、雕花剪纸……一件件艺术精品令人叫绝。

这里,是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这里,聚集着荆州非遗部分代表性人物,号称“十八匠”。

传承院的创建由荆州创业学校投资3400多万元建立,首批邀请入驻了12位非遗大师。昔日散落在民间自生自灭的非遗传人正式登堂入室,成为职院的教师,他们不再为技艺无传人而担心。

首家荆楚非遗技能传承基地

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常务主任赵玉春介绍,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现已成功申报9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3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51项市级保护项目。

2012年,寻求学校特色办学的创业学校校长许小兰,与为传统技艺濒临失传苦恼的赵玉春一拍即合,开启了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与荆州创业学校的合作之路。

传承院首批特聘教师“磨鹰风筝”传承人孙宏成为学生讲解凤凰风筝的制作要点。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占地5000平方米的荆楚非遗传承院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首批入驻的非遗传承大师有:楚式漆器髤饰技艺传承人邹德香、青铜器铅锡刻镂技艺传承人敖朝宗、磨鹰风筝技艺传承人孙宏成、汉绣技艺传承人黄春萍、楚绣技艺传承人李友珍、烙画技艺传承人张远龙、微雕技艺传承人王立平等,其中邹德香和敖朝宗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荆沙榫卯木雕”技艺传承人陈厚生带着徒弟在打磨作品。

“楚风瓷盘画”传承人金钒在教学中。

2013年,荆楚非遗传承院经湖北省文化厅认定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这是我国第一家荆楚非遗技能传承基地。

3000多名学生免费学非遗

入驻的非遗传承大师被特聘为学校老师。学校采取社团形式,学生自愿报名可免费学习非遗技艺。这一方法大大引发了学生的乐趣。

目前,已有3000多名学生参加了非遗传习课程体验。

“青铜器铅锡刻镂技艺”传人在创作青铜工艺品。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在传承院安家落户,传承人精心创作中。

2014年8月,该院民间技艺项目被教育部命名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约300名学生成为“现代学徒”。

许小兰认为,“传播民间手工艺的火种‘道阻且长’,但不能让它熄灭。

已出师并留校的秦明晶和黄晓琳,在磨鹰风筝工作室从事风筝制作。她们说:“我们会在非遗技艺传承的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传承人按照传统礼仪在传承院举办收徒仪式。

市场化运作让古老技艺焕发现代生机

荆州创业学校还创办了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既为非遗传承大师提供销售平台,又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探索一条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创意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楚绣”教室内,学生们在李友珍老师的辅导下飞针走线。

学习葫芦烙画的学生正在进行创作中。

“淡水贝雕”传承人在传承院正精心创作。

赵玉春介绍:这种“学校+基地+公司”的模式既为非遗项目提供了一个好的传承环境,又为非遗技艺的延续提供了一个可持续性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发展,“学校和基地是公司的人才孵化器,公司的销售又反过来促进学校和基地的教学与生产。”

(作者:刘曙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