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常的抽检,遇上这不正常的活鱼集体下架情况,让“活鱼失踪”这事从悬疑剧变成了荒诞剧。水产品抽检是好的,严惩兽药残留超标也很有必要,可一个抽检引得市场“色变”,这里面就没点问题?
文丨佘宗明
这两天,《走近科学》栏目,或许可以在北京摄制一部堪比昔日神作《神功探秘:电钻肚皮安然无恙》的大片——《揭秘:北京的活鱼去哪了》。其起头脚本都写好了:连日来,人们口腹所好的鲜活河鱼,竟从北京多家大型超市神秘失踪,这究竟是活鱼的隐身术,还是死鱼的阴谋?许多嗜鱼之徒连呼“超市归来乎!食无鱼”,鱼们到底何时归去来兮?
各方面说法也可作为重要素材:网传其原因是水体污染导致淡水鱼也变“污”了;超市方面给出的解释是“接上级通知”“供应商调整”或“鱼缸装修”;北京食药监部门回应,超市进入供应商调整时期,活鱼下架,属于企业正常商业行为;国家食药监总局权威人士则透露,这与水产品专项检查消息泄露导致经营者逃避检查有关;但之后北京食药监管理局又表示,水产品监督抽检不存在泄密问题。
这些各持其说的说法,无疑会制造某种悬疑效果,至少眼下就让无数网民矩阵懵圈。“水体污染说”长得就像靠哗众骗10万+的爆假料帖模样,不可信;若按照“进入供应商调整时期,会根据消费者购买习惯和销售量进行品种调整”的归因,问题来了:是活鱼被吃货以用嘴投票方式抛弃了,还是消费者最近骤然集体变口味了?
最靠谱的,当属“逃避检查”的说法了。今年7月27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提到,专项整治行动从2016年8月1日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结束。而财新的报道也说,11月17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发出十个城市水产品专项检查通知,其中内容之一是抽样检验兽药残留,此后食品监管二司准备到北京市场抽检。这跟活鱼下架时间严丝合缝,再比照“权威人士”跟北京食药监部门回应中贴合部分,真相无疑浮出了冰山一角。
但这缝合了事实层面的断链,却无法圆基本逻辑:又不是扫荡般的逢活鱼即罚,供应商或超市有啥好怕的?
目测还是活鱼中有兽药残留的可能性较大——据了解,在今年的食药监部门市场抽查中,确有活鱼被检出不合格:今年11月7日,北京市食药监局在官网上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公告(第12期)中,就有淡水鱼被检出动物用药恩诺沙星超标,乃至用违禁物质孔雀石绿。而孔雀石绿,又是让活鱼保持鲜活相对便宜的“药”。
按说只要没乱“用药”,那些鱼类产品供应商或销售方用不着慌。供应商、超市像惊弓之鸟,或许可从两方面找答案:北京食药监部门披露,近年北京市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成以上。9成以上,意味着还有不到1成的可能被抽检出有问题,有些人怕的就是“万一”。
若抽检出问题警示两句就完了,估计有些商家也不当回事,可消息称,此次专项整治的罚款额度比较大,有些商户已被罚了十几二十万。两点结合,大致也能拼凑出一个逻辑链:对部分商家来说,逃避检查是要有的,万一被查出来了呢?十几二十万的罚款,得卖多少条鱼?
正常的抽检,遇上这不正常的活鱼集体下架情况,让“活鱼失踪”这事从悬疑剧变成了荒诞剧。水产品抽检是好的,严惩兽药残留超标也很有必要,可一个抽检引得市场“色变”,这里面就没点问题?如果说,商家将鱼下架是做“贼”下的心虚,那他们之前为何就卖得那么心安理得?这是抽检频次较低造成“鱼养大了再杀”的养鱼执法效果,还是罚款额度有些过了?……
想起之前2014年某地搞创卫,结果数百家餐饮店集体关门,实力诠释了一把“餐饮店版万人空巷”。北京活鱼遍寻不着,原因当然与之有别,可冲击效果上却挺相似。
抽检引发飓风式冲击,局面确实有些滑稽。不管咋说,还是希望问题有解:若几方说法抵牾,实在找不到罪魁祸首,干脆,就让鱼先背起这口锅吧。
请输入验证码